上海目前的供水水量和安全保障能力都在不斷提升,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昨天做客電臺《政風行風熱線》節目時,對市民關心的自來水口感問題作出回應。請聽本臺記者車潤宇發來的報道:
隨著2016年12月29日金澤水庫的正式通水切換,上海已經建成了四大水源地,長江水源和黃浦江水源供應比例也達到了7比3,市水務局副局長陳遠鳴說,目前,青草沙原水系統與長江陳行原水系統實現部分互為聯動,基本形成了 “水源地集中保護、原水統籌供應、統一水庫取水”的原水供應格局,極大地提升了原水應對突發污染的能力,確保了原水水質安全。
[實況:像我們現在的中心城區,浦東地區,基本上是青草沙原水為主體的,寶山,嘉定是陳行水庫為主體的,崇明本島,是東風西沙水庫,西南五區像,金山,松江,青浦,閔行部分我們這個奉賢,我們主要是以金澤水庫為主的,應該說我們的水質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在水量和水質都有了一定保證的基礎上,針對于不少市民提出的上海自來水消毒水味重,口感不佳等問題,市水務局專門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通過精細化手段逐年降低供水管網中余氯的含量,從而提升自來水的口感。陳遠鳴說:
[實況:我們原來的原水不講質量的,現在我們原水都講質量了,我們進場,現在基本上游離氯消毒,出廠化合氯,把余氯控制下來,但是不能沒有余氯,余氯是為了消毒,為了把細菌,大腸桿菌壓住。]
“從源頭到龍頭”,由于供水具有多環節的特點,任何一個環節的波動,都將影響到水質,陳遠鳴透露,在去年10月1日上海市實施《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后,目前已建設覆蓋“原水、出廠水、管網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質監管體系,形成了人工監測、在線監測、移動監測平臺聯動的監測模式。
[實況: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高品,優質是我們是我們的追求,所以我們在實施水廠的深度處理,管線的改造,這樣子包括兩次供水,能夠讓老百姓龍頭水能夠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標準,所以我們這是我們正在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