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臨汾市城市供水事業迅猛發展,從“喝水難”,到“喝上水”,再到“喝好水”,每一次蛻變的背后,都是數不清、道不完的供水情懷。
一座城市的發展變化,看得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通達坦暢的路網,聽得見的是商圈的熱鬧、公園里的笑聲,感受到的是居住環境的舒適、出行方式的多樣,還有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城市供水的安全便捷。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臨汾市城市供水事業迅猛發展,從“喝水難”,到“喝上水”,再到“喝好水”,每一次蛻變的背后,都是數不清、道不完的供水情懷。
“幸福”來敲門:
城市“動脈”不斷延伸
——兩座水廠拔地而起,日供水能力由1949年的301噸攀升至如今的8.5萬噸;
——供水管網從5.69公里拉伸至547公里,供水區域覆蓋126.8平方公里。
時間回撥至1941年,從建廠之初到共和國成立,再一路奮進到今天,市自來水有限公司長達78年的發展歷程中,自然少不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間節點:
1959年成立臨汾水源工程處,開發城北水源,同年建一水廠,通過深度200—300多米的管井采取地下水;
1960年建立化驗室,能夠簡單檢測菌落總數;
1984年開始籌建凈水廠和龍祠水源站;
1988年向市區輸水管網簡易送水;
1995年建站入網,成立山西省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臨汾監測站
……
“讓大家有水喝、喝上放心水,這是一代又一代供水人堅持不懈的目標。”市自來水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乃力坦言,70年間,我市供水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管網越來越密集,而管網正是供水的基礎。
如果將水廠比喻成城市供水的“心臟”,自來水就猶如城市的“血液”,密密麻麻的地下管道就是“動脈”,將健康“血液”輸送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擴張,鼓樓大街、河汾路、向陽路、解放路……供水管線已沿城市主次干道鋪設到城市的四面八方。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用行動兌現著“道路修到哪里,管網就鋪設到哪里”的承諾。
“幸福”入杯中:
水更清、質更優
——龍祠水源地和土門水源地已實現全封閉管理;
——凈水工藝實現從常規到深度處理的跨越,供水水質完全達到且優于國家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清亮!”家住市區蓮花池巷的市民李女士用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自來水的直觀感受。換作幾年前,說起自來水,她可是一言難盡。“以前喝水得經過三道工序。”李女士打趣地向記者介紹起她頗為復雜的喝水過程,“倒下一杯水先放一會兒,然后拿勺子把漂在上面的雜質舀出來,再把水倒到另一個杯子里,底子可不能倒進去,都是水垢。”一杯水入口前還得經過這樣一番折騰,確實是個麻煩事兒。
關于自來水,老百姓最關心什么?當然是水質安全。劉乃力向記者介紹說,“1991年我們成立了水質科,二十多年來,隨著國家對水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出廠水的考核指標已經增加到了106項。”
為了使出廠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不斷加強水質管理,配備了先進化驗儀器、加氯設備,對各水廠及管網的生產運行參數、水質、水壓進行24小時監控。2010年開始應用深度水處理技術,管網也由脆性較大的灰鑄鐵管更新換代為新型的兼具柔性及抗震性的PE管和球墨鑄鐵。
李女士的煩心事因此解決了,“現在從開水瓶中倒出來的水,直接就能入口,喝水變得簡單了。”
“幸福”穩穩的:
自主研發來護航
——從2000年自動化設備的運用到使用智能化儀表;
——從2012年邁入信息化供水調度到平臺化、數字化供水。
城市發展,供水先行,但其調度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總調度室內的藍色大屏幕上,由西向東,臨汾西站、濱河西路、解放東路……從北到南,平陽北街、五一東路、南外環……城區內各個路段管網實時壓力數值都顯示在上面,3個水廠及兩個泵站的輸水情況、出廠水質也通過一個個醒目的黃色數字在屏幕上清晰顯現。
藍色大屏幕上的每一個數字,都是由若干個地下智能感知設備對地下供水管網的壓力、流量及水質進行實時監測采集而來的,目的就在于實時、動態了解城市供水狀態,確保市民足量用水。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建設的數字化供水信息平臺,這個供水調度監控系統可以幫助我們科學調度城市供水,合理調節輸配管網壓力,確保城區調度生產、配水管網的安全運行。”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總調度室主任晉亞太每每談起這一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的系統時,總會憶起父親。他的肩上,還擔負著父親為我市供水事業奉獻一生卻還未了的情懷。
“父親1973年來到水廠工作,見證了我市供水事業發展,我從小也耳濡目染對供水有了感情。父親2012年退休,那年對我還有供水人來說都有著特殊意義。”2012年,市自來水公司決定建設新的供水調度監控系統,為了鍛煉技術隊伍、節約建設資金,劉乃力發出“以鼓勵科技創新為目標、提高技術人員技能為目的,立足公司現有人力資源,自主研發一套新的供水調度監控系統”的號召。
供水調度監測系統沒有可借鑒的現成經驗,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各類控制軟件編程、硬件設備的組裝、通訊流量的控制等,每個環節都由技術小組選題、設計、組裝、調試。各項技術參數設定是否科學合理,關系到整個系統能否穩定運行,大家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個接一個地解決技術難題。兩個多月的辛苦付出,換來了項目整體研發成功。從水源地到用戶終端水建立了全過程數據監控系統。城市供水調度監控系統可以遠程監測全市供水管網的壓力、流量、水質及分廠生產運行情況,科學指揮各水廠啟停供水設備,保障供水壓力平衡、流量穩定,及時發現和預測爆管事故的發生。自主研發在線水質監測系統及手機遠程檢測系統、分廠生產調度監控系統信息終端……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在自主研發這條路上收獲滿滿。
汩汩“幸福水”,滴滴潤民心。70年間,與擰開水龍頭時的清越水流一同噴薄而出、滋潤這座城市的,不只是越來越密集的管網、越來越清澈的水,還有供水人從未改變過的“安全、足量、優質供水”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