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鶴山沙坪河,河道應用了河長通等智慧水務技術。 資料圖片
![]() |
圖為北控水務智慧大腦
中國環境報記者 陳婉 “幾十萬年薪的優厚條件,仍然招不到對口的專業人才。”“隨著環保產業發展日漸火爆,環保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供不應求,市場人才供需矛盾越來越凸顯。”“環保人才中,能夠駕馭大工程、同時承擔多項大型環境工程設計項目的能力、可獨立設計多項大型環境工程項目的技術人才非常缺乏……”在近年各類的環保行業招聘會上,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
人才成了環保企業發展的大事。作為水務行業龍頭,北控水務集團也同樣遭遇了人才瓶頸。北控水務一直通過加大環保人才培養和強化環保人才管理等舉措,力爭通過人才優勢帶動集團業務發展與行業轉型升級。
行業龍頭企業 致力生態轉型
打通資本、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
作為一家綜合性、全產業鏈、領先的專業化水務環境綜合服務商,北控水務集產業投資、設計、建設、運營、技術服務與資本運營為一體,業務已涉及10大領域,形成了兩主多專業務布局。
北控水務高級副總裁、北控水務學院院長于立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控水務擁有水廠937座,其中包括771座污水處理廠、139座供水廠、25座再生水廠及兩座海水淡化廠,總設計能力為3682萬噸/日;擁有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30多個,治理河流長度1500多公里,管網長度超4000公里,流域治理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里。
截至2018年12月底,作為港股上市公司,北控水務總資產超1264億港元;主營業務收入246億港元,同比增長16%;利潤達45億港元。服務領域遍布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覆蓋100多個地級市,以及馬來西亞、葡萄牙、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博茨瓦納、安哥拉7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了解到,北控水務實現總資產、總收入和水處理規模位居國內行業第一位,離不開集團2018年提出的“雙平臺”戰略,依托這一戰略,北控水務目前已成為領先的專業水務與環境基礎設施投資機構和多業務運管平臺。
“‘雙平臺’實現的重要路徑之一是向生態型企業轉型,打通資本、技術、人才、數據四核驅動要素。”于立國告訴記者,建立開放融合、跨界聚合的產業格局,完善內部協同、進化、創新的生態機制,將北控水務打造成一種高度靈活、自我更新、具有強大生命力戰斗力的生態型企業組織。
據悉,北控水務實施“積極且富有活力”的人力資源策略,貫徹“結構均衡、質量優先、復合多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實施精準的“選、育、用、留”策略。通過不斷努力建立立體的內部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形成前瞻引領、業務精湛、梯隊分布、有較強領導力和戰斗力的干部和專業團隊。
在于立國看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頂尖型、跨界型(復合型)、高級藍領型人才的支撐。基于人才的需求,北控水務認識到,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關鍵途徑,更是國家全力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成立水務學院 加強校企合作
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增強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
2017年,北控水務學院成立,旨在通過運轉良好的校企合作,實現智慧水務專業的開創式引領,不僅能滿足北控水務轉型發展的人才需求,也能面向整個環保行業輸送智慧水務領域的跨界型、高級藍領型人才。
據悉,早在2011年北控水務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清華大學——北控水務集團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陸續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河海大學等20余所“學術型”高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2014年開始陸續與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等“應用型”院校成立產業學院,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學習工廠”。
“學術型”+“應用型”學院聯合,“應用型”學生通過在線教育-北控水務學院網絡大學,聽取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學術型”高校教授授課,同樣,“學術型”也可以在線觀看“應用型”學生的實踐操作。二者互聯互通,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于立國說。
其中,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是山東省教育廳批準的第一個水務管理(智慧水務方向)專業,也是我國高校第一個真正落地的智慧水務專業,將為整個環保行業輸送更多智慧水務領域的高層次技能人才,對校企合作帶來重要的引導示范作用。
據悉,水務管理專業(智慧水務方向)意在培養跨自動化、信息化及環保綜合性、復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各類智慧水務系統建設、智慧水務系統運維、智慧水務系統應用等相關工作,可在政府機關、水務集團、設計院、智慧水務IT公司等領域從事技術性或管理性工作。
“水務管理專業的開創式引領,不僅能滿足北控水務轉型發展的人才需求,而且它面向全環保行業,為整個環保行業輸送智慧水務領域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于立國告訴記者,對智慧水務人才有需求的企業均可在這一全新方向獲得匹配人力資源,從而從人才供給層面,進一步為水務行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探索。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院長孫水裕表示,與北控水務的合作,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事。校企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致力于生態環保專業人才培養,在校企“雙元”育人、互培互訓、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開展務實高效的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共建專業既是學校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山東水利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于紀玉表示,對學校而言,走校企合作之路,依靠企業的支持和積極參與,是培養適應新時代智慧水務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現學校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能夠在合作中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從而進一步增強學校發展的后勁和活力。
“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是北控水務醞釀已久的戰略舉措,有利于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的‘三贏’局面,這對企業來說將具有深遠的意義。”于立國表示,北控水務學院牽頭成立中國生態環境產教聯盟,通過開展產教融合高峰論壇、“互聯網+”生態環境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產業學院專業論壇、聯盟師資賦能培訓班等品牌活動,不斷打造“產、學、研、用、創”的立體式人才價值鏈,促進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增強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線上線下結合 校企共同發展
最大化利用教育資源,也有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北控水務學院自成立以來推動和組織公司培訓體系的建設,已經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式模式,為北控水務各類員工及生態伙伴提供眾多培訓課程,包括中國環境產業高級經理人研修班、全國水廠廠長研修班、財務總監研修班、人力資源總監研修班,供水企業管理人員高級研修班、管理培訓生培訓班、TTT內訓師培訓班、新員工成長力提升培訓班等,支持公司的戰略實施、業務發展和人力資本增值。
“學院積極落地生態戰略和全面創新戰略、‘雙平臺戰略’,加強與院校、專家、國外資源等的智庫合作,推進產業學院與校企合作云平臺建設,助力基業長青。”于立國說。
北控水務學院的智力支持會促進企業快速成長,企業的壯大亦會反哺學院的發展。校企合作,不僅提高了教育培養人才的力度,最大化利用了教育資源,也有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這種“雙贏”模式勢必會逐漸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