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湖北農村示范水廠創建
武漢市新洲區劉集水廠(劉巖巖 攝)
探訪湖北省農村示范水廠創建
記者/韋鳳年 劉巖巖
2019年6月,記者來到武漢市新洲區劉集水廠,丹江口市浪河水廠、三合堰水廠,房縣項家河水廠、城北水廠、孫家灣加壓站,花園式的廠區環境,干凈整潔的廠房,嚴格的制水操作規程,讓安全、放心水流進千家萬戶。據介紹,農村水廠的變化得益于2016年以來湖北省開展的“百佳十優”農村水廠創建活動。請跟隨記者走進這些水廠一探究竟。
規范管理,用心制水
“劉集水廠水質合格率有了很大提高,得益于每一個環節的嚴格管理和規范操作。”武漢市新洲區長源供水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剛告訴記者。
據了解,日供水能力2.5萬噸、供水人口12.5萬的劉集水廠,注重從水源抓起,用心制好每一滴水。在加強水源地保護方面,除了政府劃分一、二級水源地保護區外,水廠每天安排專人對水源地保護區進行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確保水源地的安全;在加強運行管理方面,劉集水廠建立了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對供水生產的每個環節制訂操作規程,設立了關鍵控制點和量化指標,并一一上墻公示,明確各崗位職責、工作權限,讓每一位員工經常對照認真履責,同時堅持班組長日巡檢工作制和運行人員1小時自查自檢工作制,嚴格按照制水工藝程序規范操作,確保供水安全。
武漢市新洲區劉集水廠花園式廠區(劉巖巖 攝)
劉集水廠過濾池(劉巖巖 攝)
“浪河水廠和三合堰水廠加大補短板的力度,近年為解決水質問題,引進高效水處理設備和工藝,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和水處理能力。目前正在積極參與湖北省開展的‘百佳十優’農村水廠創建活動。”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成員、工會主席孫波介紹說。記者在浪河水廠和三合堰水廠的墻上看到了已經建立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水廠衛生制度、供水管理制度、水廠操作值班制度等。完善的規章制度是確保供水安全的利器。
丹江口市浪河水廠供水區(劉巖巖 攝)
確保農村供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選擇適合的管護模式是關鍵。房縣對已建228處集中供水工程主要采取國有管理、村集體監管、個人租賃經營三種運行管護模式,其中國有管理30處、村集體監管171處、個人租賃經營27處。縣政府出臺了《房縣農村供水管理辦法》和《房縣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對農村飲水工程“三個責任”及“三項制度”責任體系進行了公示,落實了監管責任,明確了供水人權利和義務,確保了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丹江口市積極探索供水管護模式,在縣級成立了農村供水用水管理局,與市水務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增設農村供水管理科;成立了丹江口市利源農村供水用水管理有限公司,進行專業化運行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同時,結合小型水利設施管護機制改革,探索出“專業水廠+協會管護”“水利站+水廠+協會”“水利站+協會管理”三種小型供水設施管護模式,成為全市小型水利設施管護改革風向標。
丹江口市浪河鎮銀夢湖村村民用自來水洗菜(劉巖巖 攝)
加強檢測,提高品質
“老百姓最關心的是水質問題,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我們的職責。”十堰市房縣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文說。他告訴記者,如果縣里自己組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與房縣疾控中心聯合組建,既能減少重復建設的費用,又能提高效率。
房縣將國家補助的82萬元資金主要用于購置檢測設備及水質取樣車上,現在的檢測中心已經具備42項水質檢測能力。在水質檢測工作中,按照“統一監管、陽光取樣、聯合送檢、規范檢測”的原則,確保水質檢測工作有序開展。2016年檢測水樣84組,合格59組,合格率為70%;2017年檢測水樣244組,合格178組,合格率為73%;2018年檢測水樣350組,合格274組,合格率為78%。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合格率逐年上升。“目前房縣的228個水廠,每年要檢測687頻次,水質檢測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強有力的支撐。”房縣農村供水管理局負責人楊東斌說。
房縣城北水廠(劉巖巖 攝)
劉集水廠從水源—沉淀池—出廠整個流程中安裝了水質在線檢測設備,水廠運行管理人員每小時進行5項檢測,水質檢測中心每天對出廠水進行10項常規檢查,每周對管網末梢水進行常規檢測,每月對原水19項檢測,出廠水、管網末梢水23項檢測,同時委托第三方對常規42項檢測、市疾控中心對106項進行全分析檢測,并將檢測結果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層層控制、逐級把關,確保每一滴水的品質。
優質服務,用戶滿意
滿意不滿意,還得用水戶說了算。
“我家是易地搬遷過來的,現在自來水進了家,用水方便又衛生,過去住的地方水源沒有保障,有時沒水時,要到很遠的地方挑水喝。”十堰市房縣項家河村貧困戶肖勝亮告訴記者。
房縣項家河村農戶家用上了飲水機(劉巖巖 攝)
在丹江口市浪河鎮銀夢湖村銀海路安置點記者走訪了兩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也談起了使用自來水后給家里生活帶來的變化,都表示對水廠的服務很滿意。
“用優質的服務,讓用水戶滿意。這既是承諾也是目標,只有管護好供水工程,才能確保供水安全。”房縣清溪維修養護公司負責人張志國說。為加強對農村供水的管理,房縣政府批準組建房縣農村供水管理局,主要負責全縣供水工程的日常運行管理,縣財政每年配套81萬元用于工程運行維護。房縣農村供水管理局通過政府采購遴選確定了清溪維修養護公司對國有管理的30處水廠進行代管,采取“水費代收、專戶繳存,維修派遣、據實核算,規范管理、定崗定薪”的原則,既規范了水廠運行管理秩序,又保證了水廠供水安全。
家就住在項家河水廠旁項家河村的維修養護管理人員彭良澤告訴記者,水廠每天安排兩個人值班,村里用水出現問題,就能很快趕到進行維修。
“為了摸清情況,我跑遍228個供水工程。”房縣飲水辦負責人宋建華說。從水源到龍頭的制水供水運行管理過程中,有許多像宋建華、彭良澤的工作人員在辛勤的付出。
在房縣清溪維修養護公司服務大廳里,供水工程的基本情況都掛在墻上,一目了然。農村供水抄表卡一本一本的整齊放在一起,便于查閱。記者見來交費的人不多,就問起收費管理人員,他們告訴記者,現在來大廳辦事的主要是新的用水戶,交水費大多都通過微信支付,非常方便。
在新洲區邾城客戶服務中心,墻上公示有供水價格和服務承諾。武漢市新洲區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沈幼華介紹說,“新洲農村地區推行兩部制水價,即容量水價+計量水價,基本水費為每戶每月用水不足3噸的按6元計收,計量水費為每戶每月用水超過3噸的按實際用水量乘以每噸2元水價計收,既確保群眾用得起自來水,又保障供水公司良性運行。”
武漢市新洲區邾城客戶服務中心(劉巖巖 攝)
對于供水管網搶修,周剛副總經理告訴記者,維修人員在城區半小時內到達故障點搶修,農村邊遠管網末端兩個小時內到達搶修,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供水,全力做到用水戶滿意。劉集水廠已經連續多年實現了零投訴。
“百佳十優”農村水廠創建活動,提升了湖北省農村供水管理水平,促進了城鄉供水一體化,使農村供水更安全更有保障,增強了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