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水以安為本。 隨著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縱深推進,全省廣大邊遠山區群眾祖祖輩輩的“渴”望一朝得圓,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明白水?! ∏迦鬟M山鄉農家,幸福溢滿群眾笑臉。

飲水安全工程輸水管通村到寨。楊良強 攝羅祥福的“安心”
“上世紀70年代,我們鎮上的人喝水僅靠一口40多年的老井勉強維持。”正安縣安場鎮安常社區的羅祥福已至耋耄之年,卻精神矍鑠,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給家門口的花草澆水。 后來安場鎮因集市活躍、商貿繁榮,常住人口不斷增多,一口老井已不能滿足當地群眾飲水需求,大家便開始去周邊山中尋找山泉。“走上幾里路,運氣好才可以打回一些水。如果遇到一周以上連續干旱,大家吃水就相當困難了。”羅祥福回憶?! ?0年代,羅祥福家通了自來水,但也會因為天氣干旱而連續斷水?! ?ldquo;石峰水庫修建好以后,這樣的情況就沒發生過了。即使遇到道檢修,斷水也就幾個小時,完全不會影響我們正常生活。”羅祥福笑著說,鎮水務站工作人員來告訴他們,安場鎮正大規模興修水庫、蓄水池,石峰水廠一期工程已完工,日供水量2萬噸,待二、三期工程完工,日供水量可達6萬噸。盡管近年來安場鎮工業園區有諸多企業入住,但當地群眾用水一定會得到保證?! ?ldquo;有這樣的承諾,我就安心了。”不缺水的今天,羅祥福一家用水很節約,他們常常把洗手水存著澆花、拖地,還常提醒鄰里要節約用水,“就算不缺,也不能鋪張浪費。”任天忠的“放心”
談起村里飲用水的變化,普定縣馬場鎮落龍村村民任天忠感觸頗深。 落龍村還沒通自來水時,村民們大多凌晨三四點就起床,趁河水還未被上游村寨生活用水污染,打上一兩桶相對干凈的水。“尋水路”是艱辛的——他們得爬坡上坎一路顛簸回家,一個多小時到家后,一桶水往往只剩下半桶。 雨季,屋頂蓄著的雨水也是萬萬不能浪費的,村民們都留著用來洗衣、打掃。任天忠感慨:“那些年沒水吃、挑水吃的日子,真是一個字——苦!” 落龍村通了自來水,但因供水工程規模小、供水設施簡單、水質水量不穩定,水龍頭從細流到滴流,隨時都可能停水。“家里水缸、水桶等只要是能盛水的工具,隨時都備著水,因為說不定下一秒打開水龍頭就沒了。”任天忠說,遇到干旱時節,停水是常態,全靠政府調動微型消防車送水應急。 2017年以來,普定縣穿洞街道辦龍場片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縣水務局對當地自來水管網進行了改造,并免費為每家每戶安裝了水龍頭和水表?! ?ldquo;如今打開水龍頭,這水嘩嘩的,聽著都帶勁!任天忠說,“現在的自來水比以前干凈了不知好多倍,還有干部過不了幾天就會到村里,專門講水的測量情況給我們聽,這樣的水,我們用得很放心!”

村民用上干凈水喜笑開顏。王長育 攝羅明祥的“省心”
“以前沒水的時候,愁啊。”龍里縣冠山街道高坪村5組村民羅明祥告訴記者,他們村“渴望工程”建好以前,整個村民組只有3口井。而所謂的“井”,處于地勢最低洼的地方,他常常大晚上去,守著地下水一點點滲出,守到大半夜才得一桶?! ?ldquo;我家5口人,一桶水,一天根本不夠用。”羅明祥搖頭嘆氣。 “那時候,種地也需要用水,人都喝不飽,莊稼用水就只有靠天,所以我們這里種的都是抗旱農作物。”羅明祥指著遠處的農田說,風調雨順時,就有點收成,遇到大旱,經常顆粒不收,基本是“靠天吃飯”?! ?002年,高坪村每戶人家集資280多元,加上龍里縣水利局又從人均100元“渴望工程”項目資金集中籌措20萬元,修建了飲水工程。自此,村民們飲水、用水不再“難”?! 〗?0年來,高坪村人飲工程管護得當,幾乎沒有出現過斷水的現象。”羅明祥告訴記者,村里的“水管委”對管好全村的水非常上心,特別是3名管水員個個盡職盡責,無論哪家出現供水問題,都是隨叫隨到?! ×_明祥說,有了這干凈量足的自來水,又有了“水管委”的認真管理和管水員的周到服務,“我們不再整日為水犯愁,真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省心!”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農村飲水安全報道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