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不少年輕人心中,是最佳表白日。除了諧音“我愛你”之外,其實當天還是世界計量日。計量跟大伙兒有啥關系?身邊的智能電表、一桿秤等可都離不開計量。但一提到智能電表,有不少市民問了,為啥把傳統電表換代為智能?智能電表到底準不準?別急,來聽聽電力蜀黍如何解答。

“一只智能電表要經嚴格檢驗,才能走進市民家中。”20日,國網成都供電公司計量專業人員、黨員服務隊等,前往成都多個社區、廣場,現場進行科普,以及講解正確用電“姿勢”。
據計量人員介紹,智能電能安裝前,必須送往計量中心經淋雨、沙塵、沖擊等環境影響,以及防電磁干擾等7大類123個試驗項目抽樣檢測合格,以及準確度、耐壓等4類18項試驗項目全檢合格,最后經質監部門復核合格后,才能進行安裝。

為啥要換智能電表?據介紹,智能電表通過采集系統自動抄表,提高抄表準確率,也不用跑市民家中去抄表。當然,還能通過掌上電力app,微信,支付寶,隨時隨地遠程繳納電費,并可隨時查詢掌握用電情況。
同時,智能電表還能兼有用電和售電兩重計量屬性。換句話說,就是可以介入小型家庭風力發電和屋頂光伏發電等裝置,來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同時,它還支持分時電價、階梯電價等電價政策的執行,可以有效降低電費。
萬一搞忘充電,咋辦?電力工作人員介紹,對于本地IC卡購電智能電表的市民,當電表余額為0元跳閘后,可將購電卡反插入電表即可合閘,可繼續使用10元應急電,產生的電費會在下次購電充值插卡時扣除。要注意,使用該功能時,電表將顯示電費余額為負數,當剩余金額低于-10元時,電表將自動跳閘,“記得充電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