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水務局結合用水實際和水資源狀況,統籌推進水生態修復,以配置外調水、本地水、生產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為抓手,堅持“節、引、蓄、調、管”多措并舉,積極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促進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一是加快推進地表水灌溉工程建設。實施清淤治理渠道,新建揚水站點,低壓管道節水灌溉等工程,在清河縣地表水充足的情況下,替代地下水進行灌溉,有效壓減了地下水超采量,2014-2018年共減少地下水開采量2000多萬立方米。
二是大力實施農村生活用水水源置換項目。在城區南水北調供水管網實現并軌互通后,以南水北調地表水廠為樞紐,通過主管網向農村集中供水站延伸,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高農村飲水安全標準,有效壓減了地下水開采,節約地下水654萬立方米。
三是加大外來地表水引蓄力度。千方百計抓引蓄水,為農業生產和改善生態環境奠定堅實基礎,使有限水資源在河湖生態和農業用水中發揮最大作用。2017年引蓄外來地表水5200萬立方米,2018年引蓄外來地表水5800萬立方米,今年以來已完成1800萬立方米的引蓄水工作,全縣河渠水波蕩漾,為全縣農業灌溉、生態用水提供了保障,進一步減少了地下水的開采。
四是嚴格水資源管理,加強城區自備井關停工作。一方面根據《邢臺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紅線控制目標分解方案》,嚴格控制用水總量控制目標和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目標;嚴格核定各行業用水戶的年度用水量,定期檢查用水計劃執行情況;嚴格管理臨時取用水或改變用水計劃,對超計劃用水實行了累進加價措施。另一方面統籌考慮自備井實際,實行一井一卡,依法有序推進自備井關停工作。自2017年至今,已關停城鎮自備井81眼,南水北調受水區內城鎮自備井已按要求全部關停。
五是強化節水管理措施,健全水價調節機制。全面落實節水“三同時”管理,開展節水載體建設工作。農業用水落實“超用加價”政策,“按地配水、分水到戶、水隨地走”的農業水權分配制度,完成了農業用水戶水權確權登記工作。在全縣范圍內完成了村級和鎮級農民用水者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協會組織的力量,對農戶用水開展用水計量和統計,節約用水的發放節水精準補貼,超用水戶加價收取水費。
通過多種措施,清河縣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淺層、深層地下水位均有大幅度上升。根據省水資源監控管理信息平臺的數據,清河縣淺層地下水平均上升0.4m,深層地下水平均上升5.53m。深層地下水2017年平均埋深75.5m,2018年平均埋深72.09m,2019年平均埋深69.97m。自2017年以來,深層地下水地下埋深由75.5m上升到69.97m,平均上升5.53m。
來源:清河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