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日報報道(記者 彭躍東)?? 水價究竟什么時候上調,漲幅多少,會對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年初以來,這個話題一直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點。為此,7月24日,本報記者對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采訪,了解到“水價上漲”的“臺前幕后”。
水價上漲是遲早的事
沈陽自來水價格已連續7年未調整。現行的居民水費價格為每噸1.9元,其中含污水處理費0.5元、自來水二次加壓費0.4元,純粹的自來水價格為1元。民用自來水與商用自來水價格綜合,平均每噸自來水售價為1.42元。而制水成本為1.52元,即日均供水130萬噸的沈城,每賣一噸水,就要賠0.1元,自來水公司因此每年虧損3000萬元。這又反過來使沈陽供水的發展遭遇資金“瓶頸”。
沈陽是全國40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平均每天缺水40萬噸。全市居民用水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地下水,二是大伙房水庫地表水。今年,這兩個渠道的取水價格都有了變化:省政府調整了地下水資源費的費用,自來水廠每從地下抽取一噸水,要給財政上繳0.4元,而過去水廠都是免費抽取地下水;自來水廠以前從大伙房水庫買水每噸0.3元,今年已提價為0.5元。
比較沈陽與東北其它主要城市的純粹自來水價格:哈爾濱1.8元/噸、長春1.92元/噸、大連2.3元/噸。目前,沈陽的自來水價格偏低,比全國每噸水1.2元的平均水平還低0.2元。
偏低的水價導致很多問題。首先是供水企業無力進行自我改造和擴大再生產。沈陽市市街給水管網共有2637公里,其中運行超過50年的有200公里、超過40年的有429公里,銹蝕、破損嚴重。全市113萬塊水表中,10年以上超期服役的水表占30%以上,壓埋占、停舊壞現象嚴重。
由于水價偏低,市民的節水意識淡薄,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對于沈陽市這個資源性缺水城市來講,水危機沒有解除。而時下,用水結構不合理、桑拿洗浴遍地開花,難以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要求。
水價上調后,沈陽市自來水總公司將用這些資金更好地進行地下老舊管網改造、改善水質,加強對泵站、水源地、水廠、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全方位提高服務。
由此,沈陽水價上調的趨勢早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