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據河南廣播電視臺《豫廣新聞》報道:為恢復發揮農村坑塘的綜合效益,南陽市在河南率先啟動開展“千村萬塘”綜合整治探索,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市兩萬處未治理的坑塘進行全面治理。
在南陽市臥龍區王村鄉柳灣村官寺自然村有幾座風景秀美的坑塘,坑塘邊均設立有管護公示牌。
“經過今年的改造過來,這些草啊看著都亮堂堂的,這坑邊都青青的,看這綠化多得勁,過來干凈了。”村民訾女士說,過去幾十年這些坑塘無人管護,垃圾遍布,很少有人走近坑塘。
清垃圾淤泥,建護堤,種草皮,建步道廣場,全村人樂開了花,不少村民說村子一下變成了“花園”,這得益于南陽市“千村萬塘”綜合整治。
王村鄉副鄉長呂超永說,柳灣村是王村鄉的貧困村,目前正在進行整村推進,如今正好結合“千村萬塘”順勢而為,發展鄉村旅游業。“下一步就是想往鄉村旅游發展,全部都是種的果樹五六百畝,采摘游玩,可以垂釣,可以游玩。”
臨近的謝莊鎮則把修建二廣高速時留下的兩個取砂坑排污清底,引進河水改造成兩個人工湖,沿湖修建了文化廣場、環形步道,栽植了金絲垂柳、紅楓等景觀樹木,實現了水生態修復、水系綠化和園林建設的同步,曾經貧瘠落后的鄉鎮搖身一變成了“秀美水鄉”。
謝莊鎮黨委書記高予:“就是我們通過這種整治,由過去的‘龍須溝’變成今天的‘西湖’。農村的垃圾污水都在坑塘溝渠里,整治坑塘溝渠就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也促進了我們水系建設,路網、林網、水網。”
截至目前,南陽市臥龍區坑塘整治已全面開展,完成近半建設任務;內鄉縣財政拿出150萬元用于示范樣板坑塘整治;鄧州市先期投入200萬元用于打造坑塘改造試點,其余縣區也在穩步推進。
農村坑塘雖小,卻與群眾密切相關。“千村萬塘”治理錢從哪里來?能為老百姓帶來哪些效益?
在農村,由于缺乏管理、長期失修,部分坑塘成了垃圾傾倒場所和污水坑,成了群眾身邊的污染源。南陽市決定從今年起開展“千村萬塘”綜合整治行動,疏通好水生態環境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
南陽市水利局副局長王炳均介紹,南陽市將利用三年時間整治2萬多處未治理塘壩,今年要完成三成以上整治任務。“四水同治是一個整體的安排,坑塘治理是一個具體的落實。市里面當時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坑塘按照1萬立方米,27000座就是27億立方米的水來進行雨時收儲、旱時澆灌,既有經濟效益,也有社會效益,也有生態效益。”
“千村萬塘”整治明確了不同類型坑塘治理標準和方案,還明確了“誰來管、誰出錢、怎么管”等后期事項,將塘壩管理納入“河長制”體系。王炳均說,目前已完成整治的7000多座坑塘效果良好,余下2萬座將于2021年全部完成。“今年我們市里面要拿出來3000萬元作為對好的縣區獎勵。同時我們各縣區也提出了每治理一座坑塘獎補不少于1萬元,后期的管護也要求每一座坑塘不少于2000元。”
據了解,作為河南省“四水同治”的有益探索,南陽市將以坑塘整治為載體,全面修復水系生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