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近日印發 《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缎袆臃桨浮分赋?,將建立倒逼機制,將用水戶違規記錄納入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資料圖:水庫。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行動方案》提到,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全社會節水意識不強、用水粗放、浪費嚴重,水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
《行動方案》明確了主要目標:到2020年,節水政策法規、市場機制、標準體系趨于完善,技術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管理機制逐步健全,節水效果初步顯現。到2022年,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節水產業初具規模,非常規水利用占比進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明顯增強,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先進的技術支撐體系,節水護水惜水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
《行動方案》明確了幾項重點行動。一是總量強度雙控。要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到2020年,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的先進用水定額體系。嚴格用水全過程管理,到2022年,北方50%以上、南方30%以上縣(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強化節水監督考核,到2020年,建立國家和省級水資源督察和責任追究制度。
二是農業節水增效。要大力推進節水灌溉,2020年前,每年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水肥一體化面積2000萬畝。到2022年,創建150個節水型灌區和100個節水農業示范區。要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到2022年,創建一批旱作農業示范區。要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到2022年,建設一批畜牧節水示范工程。要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
三是工業節水減排。要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到2020年,水資源超載地區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用水計劃管理實現全覆蓋。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到2022年,在火力發電、鋼鐵、紡織、造紙、石化和化工、食品和發酵等高耗水行業建成一批節水型企業。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到2022年,創建100家節水標桿企業、50家節水標桿園區。
四是城鎮節水降損。要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要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到2020年,在100個城市開展城市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要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到2022年,中央國家機關及其所屬在京公共機構、省直機關及50%以上的省屬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節水型高校。要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從嚴控制洗浴、洗車、高爾夫球場、人工滑雪場、洗滌、賓館等行業用水定額,積極推廣循環用水技術、設備與工藝,優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
五是重點地區節水開源。在超采地區削減地下水開采量,到2022年,京津冀地區城鎮力爭全面實現采補平衡。在缺水地區加強非常規水利用,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到2022年,缺水城市非常規水利用占比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在沿海地區充分利用海水,沿海嚴重缺水城市可將海水淡化水作為市政新增供水及應急備用的重要水源。六是科技創新引領。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促進節水技術轉化推廣,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
《行動方案》要求,全面深化水價改革,同步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適時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制度。推動水資源稅改革。加強用水計量統計,到2022年,大中型灌區渠首和干支渠口門實現取水計量。
《行動方案》要求,強化節水監督管理。建立倒逼機制,將用水戶違規記錄納入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到2020年,建立國家、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到2022年,將年用水量5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全部納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健全節水標準體系,到2022年,節水標準達到200項以上,基本覆蓋取水定額、節水型公共機構、節水型企業、產品水效、水利用與處理設備、非常規水利用、水回用等方面。
《方案》還指出,要推進水權水市場改革,推行水效標識建設。到2022年,基本建立坐便器、水嘴、淋浴器等生活用水產品水效標識制度,并擴展到農業、工業和商用設備等領域。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實施水效領跑和節水認證等。
《方案》提到,要加快制訂和出臺節約用水條例,到2020年力爭頒布施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規,完善節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