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烏蒙大地春意盎然。畢節各地隨處可見水利發展的成果,群眾家門口的自來水、農田里的灌溉水源、山林間綠波蕩漾的水庫……
水務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民生保障工程,在過去的幾年,通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基本完工247個涉及31.3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中央投資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新開工建設納雍環城、大方青山、織金洗馬塘、納雍得勒科等12座骨干水源工程;建成織金白泥坡、鐵廠壩等7座中小型水庫;加快推進夾巖水利樞紐工程等36座大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設……
這些數字,既是我市水務工作取得的成就,也是干群決戰脫貧攻堅的“水利實踐”。
一
以前,七星關區何官屯鎮壩口社區的老百姓都面臨著一個困境:守著豐富的水源,卻喝不上干凈的水。
“以前大家都是直接從水溝或水井里接水管到家里,用于洗衣、喂牲口等,但不敢直接飲用,擔心安全問題。”何官屯鎮壩口社區居民葉前進說,以前她家的飲用水都是訂購的桶裝水,(下轉2版 ) (上接1版)自從政府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后,她家不再訂購桶裝水,而是直接喝自來水。“我們這里的水質比較好,現在接通了自來水后,經消毒處理后,大家都能放心使用了。”
自2018年12月壩口社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投入使用后,壩口社區徹底解決了用水困境,“我們通過尋找優質的水源地,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修建了幾個固定水池,經過消毒處理后,將水管安裝到各家各戶,目前已解決社區520余戶2486余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壩口社區第一書記羅健說。
四月的百里杜鵑,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穿過花山,來到大水鄉后壩村,村民們趁著好天氣,沖洗家門口的院壩,“我們這里和百里杜鵑風景區和米底河景區接壤,不時有游客路過,把環境衛生打掃干凈,給游客留個好印象。”壩口村黨支部書記高松介紹道。
吃水難,一直是后壩村面臨的難題。吃望天水、煤洞水、河溝水等都是后壩村人曾有過的經歷。“以前我們挑一次水起碼要一個小時,不管是天晴、下雨、下雪都要去挑,不挑就沒有水吃,還不敢亂用水。現在政府幫我們把水引到家門口,水質好,而且安全。”說起以前吃水的難處,后壩村村民陳永志記憶深刻。
2018年以來,為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百里杜鵑鉚足干勁,加快推進水利建設。“我區2018年度大方片區脫貧攻堅飲水安全工程共涉及新建項目44個,總投資9860萬元,覆蓋全區47個村居,目前總體形象進度達96%,涉及新建水池129座,安裝各型管道1600公里,有效解決了全區23145戶87604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加快工程的進度,嚴把工程質量,確保工程早日發揮效益,同時做好水質監測等一系列后續工作,確保老百姓用上安全穩定的飲用水。”百里杜鵑管理區水務和生態移民局黨組成員、水利局局長陳貴福說。
如今,剛入戶不久的自來水,成為百里杜鵑很多群眾茶余飯后的談論話題,群眾徹底告別了以往人背馬馱的年代。
據了解,為切實保障廣大群眾的用水安全,全市骨干水源工程建設不斷夯實。市水務局全力配合貴州省水投公司加快夾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大壩樞紐工程、畢大供水工程、總干渠工程、北干渠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民生水利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完工2018年中央資金下達的247個涉及31.3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741個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決戰行動項目。發展農村耕地灌溉面積12.84萬畝,占年度計劃的100.15%。完成畢節武家寨、赫章白水2座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和威寧關口農村水電扶貧工程,完成裝機任務0.94萬千瓦。
二
位于大方縣對江鎮的岔河水庫,是隱藏在深山里的一道風景線。自建設以來,水庫周邊實行水源地保護,生態日益變好。岔河水庫管理所所長吳運啟介紹,岔河水庫以灌溉、農村人畜飲水為主,同時兼顧縣城及周邊鄉鎮供水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于2012年2月17日開工,設計總投資2.288億元,總庫容1124萬立方米。
春日里的畢節倒天河水庫,青山環繞,水波粼粼,清澈的水里不時竄出一條條魚兒,白鷺在河岸邊悠閑地覓食。倒天河水庫管理所所長李軍對倒天河如今的變化有很深的感觸,“以前水庫邊上全是人家,人畜產生的垃圾對河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釣魚、游泳、搞燒烤的人比比皆是,那叫一個亂啊!”李軍說,倒天河水庫作為畢節城區的主要供水水源,保護工作刻不容緩,2015年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職能部門對倒天河水庫周邊環境進行了徹底整治,移民搬遷、土地復綠、農業面改造、禁止釣魚游泳等工作的持續開展,讓倒天河水庫日漸山青水綠。
近段時間以來,位于七星關區和納雍縣交界處潘家巖腳的夾巖水利樞紐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正熱火朝天地施工。作為控制性工程的大壩建設,已進入擋水面板澆筑階段,標志著夾巖水利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
夾巖水利樞紐工程公司水源畢大建管部副主任謝金才介紹,截至2019年2月底,夾巖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116.4622億元,占工程186.489億元總投資的62.45%,各項工程正有序推進。
水興則民樂,畢節各項水利工程的有序開展,為全市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水務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畢節水利工作實現固定資產穩步增長。2018年完成各類水利水務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夾巖水利樞紐完成3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17%,占全省完成投資的18.8%,水利水務投資再創歷史新高。水生態文明建設跨越性發展。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0平方公里的年度治理目標任務。全面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開展節水工作,建成七星關區節水城市及節水型社會,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制度,開展取水許可專項整治行動,完成2018年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目標。全面推進完成河長制工作。完成市級21條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工作;完成草海省級湖泊劃界工作;開展省、市、縣、鄉、村級河長巡河活動;開展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點位排查工作;開展河湖“清四亂”工作。共排查河流點位7個。完成縣城以上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新開工236個(城鎮污水處理項目74個)污水處理項目,建成污水處理廠180個(城鎮污水處理項目21個),全市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94萬噸。
三
攻堅奮進破難題,改革創新增活力。
近年來,畢節市水務部門積極探索,勇于創新,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強成果保護,提升執政能力,進一步推進我市水務工作邁上新臺階。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及防汛抗旱工作有序推進,啟動實施11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完成5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成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并投入使用,完成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59個雨水情站點升級改造建設和13處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驗收。
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水利“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清理規范權責清單及運行流程99項,累計受理行政審批119件。普法責任制有效落實,深入學校、企業、機關等開展普法宣傳100余次。執法隊伍建設加強,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得到落實,日常河湖巡查200余次,查處各類水事違法案件51件,依法督促縣區政府強制拆除了勝天水庫保護范圍內的違法建筑、處罰鵬程煤礦等企業非法取水。全市征收水資源費617.23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2264.14萬元。
水利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水平不斷提高。按照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相關規定和行業相關規章制度開展監督檢查,共開展現場監督檢查100余人次,全年未發生質量事故。安全生產工作緊盯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薄弱環節及隱患排查整改,共檢查項目41個(次),排查出一般安全隱患80個,已整改完成75個,全年無安全事故發生。
2019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畢節市水務局局長盧瑤表示,全市水務部門將認真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堅持“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治水總基調,圍繞堅決打贏“113攻堅戰”總體目標,努力推進全市水務工作。同時,全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全面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民生水利項目實施、水生態管理和工程實施、水旱災害防御、質量與安全生產、持續深化水務改革發展等,努力補齊工程短板、強化行業監管,為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實的水務保障。(韓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