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演練現場
成都市聚集1600多萬的龐大人口,水、電、氣、視、訊作為市政基礎配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基礎保障,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設施。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影響城市水、電、氣、視、訊的正常運行,時刻考驗著每一位應急管理人。
為深刻吸取深圳洪水災情教訓,進一步加強、優化、統籌成都應急能力建設,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救援體系,做好汛期應急準備。《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與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合作,聯合培訓、聯合演練,提高合成應急、協同應急的能力。4月14日晚,成都市舉行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實戰演練,對全市應急救援能力進行全面體檢。
本次演練由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擔任演練總指揮,市政府分管負責人參演,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公廳、市經信局、市應急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等30余家單位參加,集結了10余支應急隊伍。在事前不通知演練時間、地點和演練內容的情況下,采取“集中指揮和多點實戰結合、桌面推演和現場演練結合、應急演練和觀摩評估結合”的方式,考驗成都市應急力量協調聯動能力和應急實戰能力。
晚上7點30分,市演練指揮部在市智慧治理中心發出指令,依托現代化通訊技術手段,實現智慧中心和3個不同地點、不同場景模擬應急救援音視頻同步、遠程指揮,進行了一次“智慧+應急救援”的積極探索。
以全市連降暴雨、主要河道超警戒水位3米以上為背景,本次演練模擬了三個突發場景:
場景一,受暴雨大風影響,多處變電站設備故障,造成約7個區(市)縣40余萬戶居民用戶停電,引發市區部分交通信號中斷、醫院手術中斷、地鐵運營中斷、通訊中斷、高樓電梯困人、下穿隧道積水等災害事件。
場景二,金牛區羊西線蜀漢路與蜀明路交叉口一施工工地自來水管道受外力破壞爆管,施工工地2人失聯,一危化運輸車輛翻車泄漏,造成現場污染,危及供水安全,同時導致金牛區大面積停水,影響3萬名群眾。
場景三,成都市錦江區中環路錦繡大道與琉璃路交叉口一工地施工時挖斷燃氣主管道,燃氣大面積泄漏爆炸,造成現場施工作業人員4人當場死亡,14人失聯,導致出現大面積停氣。
19時40分,各應急救援隊伍陸續到達救援現場后,接到“考試試題”,立即開始進行事件救援桌面推演。專家團隊對演練全過程進行了評估,對各參演隊伍進行了點評。最后,羅強進行了總結講話,全面點評本次演練活動,并對成都市應急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此次演練按照“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原則,快速調度了市、區兩級政府相關部門和應急隊伍,與真實場景下的救援和實戰作業需求高度吻合,充分檢驗了各級各部門遇到突發應急事故的處置能力,反映了各級各部門應急響應能力、重大險情預判能力及聯動處置能力,強化了全市上下的應急意識,為今后開展各類災害應急演練提供了范本與參考,并推動成都市應急演練機制進一步完善,推動成都應急管理從“救援響應型”向“預防響應型”轉變,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記者從市應急局了解到,演練中,專業救援隊伍響應迅速到位及時,各相關部門和區(市)縣第一時間啟動相應預案并進行應急處置,達到了演練預期效果。本報記者 田程晨 趙榮昌
攝影 楊永赤 胡大田
專/家/聲/音
昨(14)日晚,成都市舉行大面積停電及自來水爆管、燃氣管道爆燃應急處置“雙盲”演練。演練結束后,應急管理專家代表受邀對此次演練作了點評,對存在的不足“對癥下藥”,現場提出了意見建議。
根據場景設置,專家代表們對此次實戰演練給出了五點意見:
1.成都市此次實戰演練科目設置合理;點位一為用戶停電,引發市區部分交通信號中斷、醫院手術中斷、地鐵運營中斷、通訊中斷、高樓電梯困人、下穿隧道積水等災害事件;點位二為一施工工地自來水管道受外力破壞爆管,施工工地2人失聯,一危化運輸車輛翻車泄漏,造成現場污染,危及供水安全,同時導致金牛區大面積停水,影響3萬名群眾;點位三為一工地施工時挖斷燃氣主管道,燃氣大面積泄漏爆炸,造成現場施工作業人員4人當場死亡,多人失聯,導致出現大面積停氣。三個應急點位科目設置是城市最常見的需要展開應急救援科目,但是需要多部門聯合作戰,科目設置可以達到實戰演練的目的。
2.相應程序完善,所有實戰演練流程均符合預案要求;各單位(部門)在接到演練“考題”之后,第一時間啟動匯報、應急處理等一系列程序,從處理過程來看,沒有造成次生災害,且沒有造成恐慌等現象的發生,達到了預案要求,且用成績為演練交出了合格答卷。
3.處理突發事件高效;無論從120、119、110等應急救援保障力量到位時間,還是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急響應處理效率來看,都符合國家對于應急救援的要求范圍,特別是專業救援力量與非專業救援力量的配合上,更是高效,值得肯定。
4.整個演練的過程中,在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的過程中,沒有做到面面俱到。尤其在點位三建筑工地挖斷燃氣主管道的匯報過程中,沒有精準匯報如何預防發生次生災害和次生災害可能引發哪些后果。
5.對應急處理過程中的難點、焦點和重點,把握不到位。以后在應急處理中要更加注意,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例如在三個點位中,是否精準地了解用電、用水等應急的啟動情況和保證情況,以及供電設備等應急救援必要條件的供給保障等問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