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了《國家節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節水工作部署的主要依據,將在今后一段時期指導全國節水工作的開展。
一、編制背景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多水少、水資源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水情,同時節水意識不強、用水粗放、浪費嚴重、效率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農業用水粗放,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4,與世界先進水平0.7至0.8有較大差距;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45.6立方米,是世界先進水平的兩倍;我國大部分城市存在缺水情況;北方部分缺水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已經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超采漏斗;非常規水資源利用量占總用水量的比例僅為1.2%,與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相比差距較大。發達國家每萬美元GDP用水量基本在300立方米以下,而我國2017年萬美元GDP用水量約為500立方米,節水潛力還有很大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節水優先”方針,節水工作穩步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后印發《“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方案》《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全民節水行動》《水效標識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節水政策、規劃與標準,節水管理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全國用水總量持續增長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各行業節水取得較好效果。但總體上看,節水意識不強、三大產業及城鎮用水效率不高等問題未得到根本改變,用水粗放、浪費嚴重等現象未得到有效扭轉,亟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從國家層面推動節水工作。
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要求,我們編制了《方案》,對節水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二、定位及目標
基于我國國情水情和地區差異,《方案》提出重點行動和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兩方面舉措,體現國家意志。重點行動抓大頭、抓重點地區、抓關鍵環節,提高各領域、各行業用水效率,提升全民節水意識;機制體制重改革,強調政策推動和市場機制創新,突出兩手發力,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全社會節水內生動力。
《方案》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注重近期和遠期目標的有機銜接,以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全國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等為依據,結合31個省級行政區供水、用水、節水等現狀,構建節水目標指標體系。提出2020年、2022年和2035年主要目標。目標對“十三五”規劃文件節水目標作了銜接,提出到2020年,節水政策法規、市場機制、標準體系趨于完善,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3%和20%,節水效果初步顯現;到2022年,用水總量控制在“十三五”末的6700億立方米以內,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到2035年,全國用水總量嚴格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針對重點行動及機制體制改革,《方案》確定了29項具體任務。在重點行動中,突出對用水量超過95%的農業、工業和城鎮開展節約集約用水;著重對地下水超采地區、缺水地區以及沿海地區等重點區域用水進行管控。強調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水價、水權水市場改革,激發內生動力;結合監督管理,明確責任目標,實行責任追究,力求取得實效。同時,大力推動法治建設,完善財稅政策,充分發揮稅收促進節水的作用。拓展融資模式,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節水領域。
《方案》提出了“總量強度雙控”“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重點地區節水開源”和“科技創新引領”六大行動。一是圍繞總量強度雙控,提出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嚴格用水全過程管理和強化節水監督考核;二是圍繞農業節水增效,提出大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和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三是圍繞工業節水減排,提出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和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四是圍繞城鎮節水增效,提出構建城鎮良性水循環系統、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和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五是圍繞重點地區節水開源,提出超采地區地下水總量削減、缺水地區加強非常規水利用和沿海地區充分利用海水;六是圍繞科技創新引領,提出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促進節水技術成果轉化推廣和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
從政策和市場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政策制度推動和市場機制創新。一是提出全面深化水價改革、推動水資源稅改革、加強用水計量統計、強化節水監督管理和健全節水標準體系;二是提出推進水權水市場改革、推行水效標識建設、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實施水效領跑和節水認證。
四、強調培育節水服務業
《方案》在保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創新驅動的原則,通過持續推進,培育競爭有序的節水服務市場。同時,強調完善激勵政策,引導社會投資,扶持節水服務企業,推動節水產業發展。
《方案》強調激活節水產業市場,深化供給側改革。建立“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節水技術及服務創新體系,加快節水科技成果轉化,構建節水服務的多元化供給體系。推動節水服務模式創新,鼓勵在公共機構、公共建筑、高耗水工業、高耗水服務業、農業灌溉、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等領域,引導和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完善扶持激勵政策,加強節水產品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節水服務企業,開展節水設計、改造、計量和咨詢等服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像節能減排一樣抓節水,使節水服務產業成為拉動地方就業的新途徑,推動綠色發展的新支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五、組織實施
《方案》涵蓋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的各領域各層面,組織好《方案》的實施落地是關鍵,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為進一步保障《方案》的實施,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強化組織實施。加強黨對節水工作的領導,各方面協同統籌實施,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建立起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盡快將行動方案中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是加大節水監督力度,完善節水監督考核機制,建立節水監督平臺,推進公共廣泛參與,曝光浪費水資源、損壞節水設施等不良行為。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重點針對樹立綠色節水觀念及倡導簡約、適度消費模式等內容,在全社會層面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節水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節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是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要素。《方案》從國家層面進行統籌謀劃,強調剛性約束,體現國家意志,樹立綠色、健康節水觀念,將會積極促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