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康上黃自來水廠 攝影:王家琦
永康處在甌江和錢塘江的分水嶺,素有“鯽魚背”之稱。多年來,楊溪水庫是永康城區40余萬人口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水矛盾突出,成為制約該市經濟社會發展一大瓶頸。
去年8月,歷時5年建設的永康北部水庫聯網一期工程實現向城區供水,該市23個城市社區、160個行政村40多萬人口實現從單一水源供水向多水源供水跨越。隨著第二水源的開辟,永康城市保供水能力得到質的提升。
去年3月,永康市政府制定《永康市城鄉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此方案被稱為“最嚴格的水費收繳規定”,其中提出“對不落實水費收繳和供水設施管理工作的村,一律暫停各類政府性補助”。解決農村“管理型缺水”問題,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初步實現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局部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年節水0.1億立方米以上,為全省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提供樣板。
收繳水費解決農村“管理型缺水”
“實行水費收繳后,村民提高了節約用水意識。我們村對每一戶村民的用水量和水費都進行公示,打消村民疑慮,目前水費收繳情況較好。”4月10日,永康市方巖鎮古竹畈村書記應天山說。
永康部分農村地處偏遠山區,為解決村民用水難題,該市采用單聯村供水模式。目前,全市共有單聯村供水工程243處,受益村269個,涉及14個鎮街區,受益人口達16.2萬人。
之前,未實行水費收繳,農戶節水意識不強,水資源浪費嚴重。
以舟山鎮楊渠村高下楊自然村為例,該村僅有149戶,但其中有兩戶一度年用水量達4000~5000噸,有3戶年用水量達1000~4000噸,水資源浪費嚴重。
實行水費收繳新規后,全村每月用水400~500噸,用水量較收費前下降81.4%。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高下楊村干部楊建強查了查村里的用水單,不禁吃了一驚:過去一年,村里的用水量比以前少了八成以上,每月節水約2000噸。“真沒想到,繳納1元多錢一噸的水費,一下子就改變了大伙的用水習慣。”
“當地水費其實收得并不貴,主要是為了引導農民增強節水意識。”永康市水務局農村飲用水服務站副站長周同高介紹,實施嚴格水費收繳規定后,永康水費收繳率從之前的50%上升到85%以上。
石柱鎮下楊村常住人口有1000余人,但全村每小時供水量僅為5噸,勉強滿足全村生活用水,因未實行水費收繳,一些生產用水(例如魚塘用水)大量占用水資源,導致全村生活用水不能正常供應,村民只能到石柱鎮政府接水喝。現在,下楊村已恢復正常供水,村民結束了長達兩年之久的“接水”生活。
據了解,方案實行以來,永康市各部門密切配合,鎮、村積極推進,單聯村主動實行水費收繳的良好態勢已經形成。截至目前,已有154個村落實水費收繳和供水設施管理工作,占單聯村的63.4%,其中73個村正在核查。
部分村也以此為契機,制定更加“親民”的水費收繳制度。其中,花街鎮山后胡村、石柱鎮傅陽村姓傅自然村等通過村民表決,通過階梯水價制度,運用價格杠桿進一步增強農戶節水意識。
“單聯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的順利推進,帶動百姓由‘被動節水’向‘主動節水’轉變,有效解決了農村‘管理型缺水’難題。”永康市水務局局長朱志豪說。下一步,永康市將實行農村供水工程縣級統管,確保供水設施管理更加規范、農村飲水更加安全。
開源節流探求永康“第三水源”
隨著“南網(南部水庫聯網工程)”前期調研的啟動,標志著永康探求全域水系互聯互通,開發“第三水源”,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一方面,全面推進北部水庫聯網二期工程建設,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實施南部水庫聯網工程(珠坑水庫擴建工程)和西部上黃水庫定橋引水工程建設。”朱志豪介紹,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將全面提高永康市水資源的保障和調控能力。
不僅如此,永康還積極探索城區分質供水可行性,確保南溪等河道全年水質標準達到Ⅲ類及以上,并計劃通過引入南溪等河道優質水源,用于非飲用生活用水,緩解城區用水緊張狀況。
除了全力做好“北網”“南網”水利工程,永康以完成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驗收為抓手,堅持節水增效,積極完成一批節水型載體創建。
“創建節水型社會,要建立以總量與定額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與水資源承載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術體系、公眾自覺節水的社會行為規范體系。”永康市水務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李輝說。
據李輝介紹,目前,永康從公共管網年取水3萬噸及以上的用水戶都列入水平衡測試。以2017年為例,永康節水辦合計完成了33家企業、18家單位的水平衡測試現場驗收,兩者合計節水142.68萬立方米/年。據統計,永康市2014—2017年已完成水平衡測試的企業及單位合計年取水量560.9萬立方米,管網漏水量91.6萬立方米,合計年節水潛力139.3萬立方米,節水率24.8%,相當于增加25%的供水能力,極大促進節水型社會創建,同時可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
在抓好節水的同時,永康多措并舉加快推進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今年,永康市政府將“推進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程建設,新增10.8萬農村人口飲用水達標提標任務,農村供水保證率達90%以上”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
該市以推進城鄉同質飲水為目標,爭取到2020年規模水廠新增供水村100個以上。對部分確實無法納入規模水廠的,計劃投入5000萬元以上,逐步推進供水設施改造。爭取到2020年年底,全市農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讓更多農村群眾喝上水、喝好水。
新聞鏈接:
永康市城鄉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三年行動(2018-2020)摘要
進一步完善水費管理制度,開展集中供水村水費清理行動。通過調解、司法等途徑依法收取水費。加快推進單聯村供水村水費規范收取、規范使用工作,2020年前,實行供水收費并建立水費規范使用制度的單聯村供水村達到90%,收取的費用納入鎮(街道、區)三資服務中心管理并定期進行財務公開。未落實水費收繳和供水設施管理工作的村,一律暫停各類政府性補助。同時,將單聯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納入“五水共治”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