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我省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獲得水利部批準,為工程于2019年上半年全面開工建設奠定了基礎。
根據批復報告,該工程總投資354億元,多年平均年引水量17.87億立方米,總工期60個月。輸水線路西起西江干流鯉魚洲,輸水至廣州南沙區規劃新建的高新沙水庫、東莞市松木山水庫、深圳市羅田水庫和公明水庫。輸水線路總長度113.2公里,其中干線工程長90.3公里,深圳分干線工程長11.9公里,東莞分干線工程輸水線路長3.6公里、南沙支線工程長7.4公里。輸水線路新建鯉魚洲、高新沙、羅田等3級泵站加壓。工程采用全封閉深埋地下輸水方式,輸水線路平均位于地下45米處,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施工難度大,需要攻克多項技術難題。
這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廣東又一“超級工程”。工程建成后,將實現從西江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解決廣州東部、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提高供水保證程度,同時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廣州番禺、佛山順德等地區提供應急備用供水條件。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設,將逐步實現西江、東江水源互補,豐枯調劑,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對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