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即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第一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我國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方面有關情況,并就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魏山忠指出,近年來,水利部門認真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推動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
1、水資源各項管控目標順利實現——“十三五”以來全國用水總量每年控制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2017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分別降低了30%和32.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顯著提升。
2、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開展100個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和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建設等。
3、充分發揮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效益,黃河干流實現連續19年不斷流,黑河下游東居延海連續14年不干涸。
4、劃定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推進105個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5、年壓采地下水達15億立方米,實施河北地下水回補試點,聯合有關部門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
6、在寧夏、內蒙古、河南等7省區開展水權試點,組建中國水權交易所,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此外,水利部在深刻分析我國治水矛盾變化基礎上,提出了“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工作總基調。2019年,水利部還將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重點開展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夯實水資源監管基礎、嚴格取用水監督管理、著力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四項工作。
水資源怎么監管?
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三條:強基礎、嚴管控、促治理。
《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說了什么?
來自水利部的消息顯示,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中國水科院副院長王建華表示,這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首次提出的大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有利于最終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目標,為全球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中國樣本。
行動方案的目標是,到2022年,京津冀地區在正常來水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年均壓采地下水25-26億立方米,現狀超采量壓減率70%左右,讓2/3的地區做到采補平衡,特別是超采區城鎮,力爭做到全部實現采補平衡。到2035年,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超采虧空水量逐步填補。當然,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海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強度,由現在的106%降到75%左右,其中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大概是按50%左右控制。
方案提出,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王建華稱,地下水超采的直接原因是開采量超過了補給量,本質是區域經濟社會水資源壓力超過了其承載能力。由此,也引發了河湖生態環境需水虧缺問題。所以,方案進一步提出,要重點推進“節”“控”“調”“管”等治理措施。
“該地區常規節水空間有限,且成本很高,因此,需要探索超常規路徑和創新性技術方法。”王建華如是說。
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發布后,3月21日,水利部召開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動員部署會,進一步細化分解治理任務。首先,要深刻理解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的重大意義;其次,要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綜合施策、突出重點,試點先行、久久為功。
綜合施策,科學規劃也是重要環節,例如采取全面節水、實行禁采限采、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充分利用當地水和外調水置換地下水開采、強化地下水監督管理等各種方式,取得綜合和可持續治理以及保護的成效。
魏山忠指出,近年來,水利部門認真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推動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
1、水資源各項管控目標順利實現——“十三五”以來全國用水總量每年控制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2017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分別降低了30%和32.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顯著提升。
2、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開展100個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和節水型企業、單位、居民小區建設等。
3、充分發揮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效益,黃河干流實現連續19年不斷流,黑河下游東居延海連續14年不干涸。
4、劃定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推進105個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5、年壓采地下水達15億立方米,實施河北地下水回補試點,聯合有關部門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
6、在寧夏、內蒙古、河南等7省區開展水權試點,組建中國水權交易所,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積極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此外,水利部在深刻分析我國治水矛盾變化基礎上,提出了“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工作總基調。2019年,水利部還將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重點開展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夯實水資源監管基礎、嚴格取用水監督管理、著力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四項工作。
水資源怎么監管?
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三條:強基礎、嚴管控、促治理。
《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說了什么?
來自水利部的消息顯示,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中國水科院副院長王建華表示,這是我國乃至全世界首次提出的大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有利于最終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目標,為全球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中國樣本。
行動方案的目標是,到2022年,京津冀地區在正常來水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年均壓采地下水25-26億立方米,現狀超采量壓減率70%左右,讓2/3的地區做到采補平衡,特別是超采區城鎮,力爭做到全部實現采補平衡。到2035年,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超采虧空水量逐步填補。當然,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海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強度,由現在的106%降到75%左右,其中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大概是按50%左右控制。
方案提出,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王建華稱,地下水超采的直接原因是開采量超過了補給量,本質是區域經濟社會水資源壓力超過了其承載能力。由此,也引發了河湖生態環境需水虧缺問題。所以,方案進一步提出,要重點推進“節”“控”“調”“管”等治理措施。
“該地區常規節水空間有限,且成本很高,因此,需要探索超常規路徑和創新性技術方法。”王建華如是說。
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發布后,3月21日,水利部召開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動員部署會,進一步細化分解治理任務。首先,要深刻理解實施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的重大意義;其次,要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綜合施策、突出重點,試點先行、久久為功。
綜合施策,科學規劃也是重要環節,例如采取全面節水、實行禁采限采、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充分利用當地水和外調水置換地下水開采、強化地下水監督管理等各種方式,取得綜合和可持續治理以及保護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