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圖:近日航拍的合肥董鋪水庫。本報記者李博攝
喝更干凈的水,是群眾的熱切期盼。我省近日出臺實施方案,打響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
提升水源水質 保障飲水安全
——到2020年底,地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4.6%,縣級高于91.9%等
“您已進入董鋪水庫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重地,嚴禁游泳、洗刷用品、垂釣、傾倒垃圾”……在合肥市植物園大門入口處附近,一道鐵絲隔離網上,掛著醒目的告示牌。隔離網一側,是通往植物園大門的道路,另一側則是碧波蕩漾的董鋪水庫。董鋪水庫是合肥居民的“大水缸”,作為合肥市的重要飲用水源,保證其水質清潔至關重要。在水庫上空,環保部門近日用上查污“神器”——固定翼無人機進行巡查,實現無障礙快速巡查、實時監控和精準取證。 “無人機全方位巡查,今后將作為常態化工作模式。 ”廬陽區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保護水源地的背后,是社會關注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我省開打七場標志性戰役,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即是其中之一。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公布《安徽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實施方案》。方案的出臺,目的在于加快解決我省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補齊規范化建設短板,打好攻堅戰,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
攻堅戰號角吹響,以時間為節點,目標清晰。 2019年,地級飲用水水源地完成規范化建設,縣級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完成規范化建設,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其他所有飲用水水源地完成信息摸底及問題排查,實施整治工作。 到2020年底,地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4.6%,縣級飲用水水源地完成規范化建設,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1.9%;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其他所有飲用水水源地完成保護區劃定、邊界標志設立及環境違法問題整治;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建立水質監測機制。
“攻堅戰以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為核心。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開展攻堅戰,不斷完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制度,顯著提升規范化建設水平,全面整治保護區內環境問題,明顯提高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持續改善水源地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
劃定保護范圍 整治環境問題
——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全面關閉或拆除保護區內排污口、餐飲娛樂項目等
水源地,怎樣保護?攻堅戰,如何出擊?
系統性的“作戰”任務已經明確,從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整治各類環境問題、提升水質監測預警能力、推進水源地周邊綜合整治五大方面發力。
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是基礎。我省明確,全省縣級及以上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及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其他飲用水水源地應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338-2018)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保護區編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編碼,建檔立冊,歸集管理。保護區劃定后,要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在保護區界線頂點、重要拐點、陸域水域交界點設立明顯界牌、界碑;在穿越保護區的公路、航道等交通路線進入點和駛出點設置警示標識;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二級保護區內縣級及以上道路和景觀步行道應設置隔離防護設施。
治污染,攻堅戰劍指保護區及周邊各類環境問題。根據攻堅戰實施方案,我省劃出多條紅線,鐵腕治污。如全面關閉或拆除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排污口,全部拆除或關閉保護區內的農家樂、賓館酒店、餐飲娛樂等項目;一級保護區禁止從事施用化肥農藥的農業種植、畜禽養殖、網箱養殖、坑塘養殖和水面圍網養殖,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拆除或關閉,落實原住居民住宅污染防治措施;二級保護區內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從事危險化學品、煤炭、礦砂、水泥裝卸作業的貨運碼頭拆除或關閉,禁止建設有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等。
水源地保護不局限于保護區內。在保護區周邊,我省將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建立風險源名錄,強化屬地管理,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對可能影響水源地水質的違法行為,做到及時發現、立即制止、快速查處。加快調整優化保護范圍周邊及上游產業結構和布局,嚴控制藥、化工、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著力消除水源污染風險。
水質信息將更透明。為提升水質監測預警能力,攻堅戰中,各地須落實飲用水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全過程管理要求,縣級及以上城市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用戶水龍頭出水水質監測,以及飲用水水源全指標監測,并定期公布信息。縣級以下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其他所有飲用水水源地,2020年年底前建立水質監測機制,明確監測指標、監測頻次,定期公開監測信息。
強化風險防控 嚴格監督考核
——開展隱患排查及環境風險評估,制定風險防控方案;各市攻堅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全省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
如何促進攻堅戰落地見效?我省從壓實責任、監督考核、風險防控、信息公開等方面,保障攻堅戰實施。
攻堅戰方案明確,各市人民政府對本地飲用水安全負總責,對地級飲用水水源地水源安全、水質保障工作負監管責任。縣級人民政府對縣級以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負審批責任,對其水源安全、水質保障工作負監管責任。各鄉鎮、街道按要求履行好屬地管理責任。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壓實工作責任。
以監督考核推動責任落實,各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全省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由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組織評估,報省政府審定。省有關部門定期對各地攻堅戰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飲用水水源安全及全過程水質保障工作。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事關群眾飲水安全,容不得污染,要未雨綢繆防范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格外重要。按照攻堅戰方案,各地要開展隱患排查及環境風險評估,制定風險防控方案和突發環境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在規定地點設置預警監控斷面,安裝視頻監控。穿越保護區范圍的路橋、輸油、輸氣管道及飲用水水源地周邊高風險區域應設置防撞護欄、事故導流槽、事故應急池、應急物資儲備庫等防護工程,上游連接水體設置節制閘、攔污壩、導流渠、調水溝渠等防護工程設施。有毒有害物質、危險化學品運輸應采取限重限類限行等管控措施,并加強定位監控。穿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船只,應配防止污染物散落、溢流、滲漏設備。單一水源供水的縣級及以上城市要規劃建設備用水源和取供水應急互通管網。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及時公開攻堅戰整治行動問題清單及相關進展,以公開推動監督,以監督保障落實。縣級及以上城市每季度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出水等水質飲水安全狀況信息,推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成為社會參與、共同監督的全民行動。
延伸閱讀:
《安徽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攻堅戰時間步驟,劃出路線圖和時間表。
開展“回頭看”
在2018年整治工作基礎上,對地級飲用水水源地、縣級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回頭看”,對“死灰復燃”問題和整治不到位、不徹底現象,于2019年6月底前限期清理完畢。除城市發展需要外,不再頻繁調整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穩步推進保護區規范化建設。
持續深入整治
2019年6月底前,完成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其他所有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和縣級以下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基礎信息、保護區劃定和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排查,建立工作臺賬。鼓勵實施縣級以下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保護區整合,優化城鄉供水網絡,提升管理效能。
整體鞏固提升
2020年底前,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完成規范化建設,縣級以下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噸以上的飲用水水源地完成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整治,建立水質監測機制。地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4.6%,縣級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