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工作人員正在對新建的一體化泵房和水箱進行配套施工
老房有喜了!老舊小區水壓不穩、水質不佳、地下管道漏水等問題,將伴隨著二次供水設施的全面改造而得以根治。昨日,武漢市水務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江城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市中心城區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下月起全面開工,改造完成后將惠及全市180萬市民。
三年完成1160處改造任務
二次供水,是指城市自來水到小區需儲存、加壓后,再供給用戶,這中間涉及從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接口到居民用戶水表之間的設施,包括泵房、水箱(池)、水泵、供水管道等。
而二次供水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因相關設施使用年限較長,無法保證正常運行,居民用水出現水壓不穩、水質有安全隱患等問題。去年,武漢開展了普查,中心城區目前二次供水設施問題突出的供水單元共計1160處。
根據《武漢市中心城區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實施方案》,江城將用三年完成1160處的改造任務:2019年完成300處,2020年完成500處,2021年全面完成。同步開展存在供水安全隱患的樓頂水箱更換,改造完成后,將惠及市民約180萬人。
推行二次供水設施統建統管
“過去我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針對性的局部改造較多。”武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稱,這一次是進行整體改造建設,系統性地根治二次供水設施問題。同時,重改造更重后期管養,工程竣工驗收后,直接移交給供水企業統一管理,實現抄表到戶、計量到戶、服務到戶,開發區、功能區、新城區將參照實施。
其實,武漢從多年前就關注了居民的二次供水問題。2011年起,用3年時間集中對中心城區無人管理的樓頂水箱進行了定期清洗。2014年開始,對部分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了改造。2015年出臺了《武漢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辦法》,推行供水企業“統建統管”,使二次供水問題得到緩解。
部分區級改造項目已開工
位于武昌積玉橋的新生里社區是一個老小區,共有11棟樓房,年代最久的樓棟是上世紀90年代初所建。最近幾年,隨著周邊新樓盤越來越多,這里居民的用水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如高層水壓低、水質難保證等。
昨日,記者來到武昌區新生里社區看到,這里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已進入尾聲。社區負責人說,從去年開始,武昌區水務局牽頭對該小區的所有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了全部改造,包括庭院管、樓棟立管、水表等,還新建了一體化的泵房和水箱。居民徐爹爹感慨:“多年的用水難題終于解決了!”(記者潘錫珩通訊員黃金波廖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