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縣堅守底線、大興水利、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紀實
內下水庫。蔣盛文 攝
高標準裝配式田間水渠。 鄒曉東 攝
祁陽農村水廠的標桿——黎家坪水廠。 鄒曉東 攝
祁陽濱江新城美景。蔣盛文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唐書東 何 順 鄒曉東 于明
冬日,祁陽城鄉大地處處出現了大干冬修、冬造水利的喜人場景。祁陽縣委、縣政府領導,廣大黨員干部主動深入一線為水利建設解難幫困,推動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祁陽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實施“黨建+”工程,突出“惠民”主題,把水利工作視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擺在最突出的位置,強力推進水利事業改革發展,向廣大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治水興水管水的完美答卷。
2013年-2017年,祁陽縣連續五年榮獲永州市水利工作綜合績效考核一等獎、“瀟湘杯”水利建設競賽先進單位;
2013年-2015年連續三年榮獲永州市重點民生實事農村飲水安全考核第一名;
2015年-2017年榮獲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設考核優秀單位;
2015年-2017年連續三年榮獲永州市防汛抗災先進縣區;
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榮獲永州市水利工程質量考核第一名和河道整治先進單位;
2017年榮獲湖南省、永州市抗洪救災先進集體,成功創建國家級浯溪水利風景區。
高屋建瓴謀劃,高位推動部署,大干水利有合力
祁陽水利事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縣委、縣政府領導集體高瞻遠矚的決策和抓鐵有痕的強力推進。
特別是近三年來,祁陽縣委、縣政府把水利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認真研究水利改革發展重大問題。每年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水利工作兩次以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年在縣水利局召開書記縣長現場辦公會,解決重大水利工作問題。2015年4月15日,時任縣委副書記、縣長周新輝帶領縣發改委、監察、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在水利局召開水利工作縣長辦公會,現場決定由縣財政局負責整合涉農資金4040萬元,落實全縣2015年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百庫工程”配套資金。時隔一年之后,2016年10月14日,剛剛當選新一屆縣委書記的周新輝第一次調研又來到水利局,主持召開全縣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現場辦公會。去年“7·2”特大洪災中,縣委書記周新輝、縣長金彪除坐鎮防指外,始終奔波忙碌在防汛抗洪救災第一線。幾年來,縣長金彪經常深入水利建設第一線,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祁陽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水利事業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祁陽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順勢而為,主動將水利工作融入全縣經濟社會大局,綻放水利生機和活力。針對縣城湘江災害易發多發的情況,決定由方源水務投資公司向銀行貸款14.3億元用于該縣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盡快形成閉合圈,發揮防洪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針對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整合縣水利、農業、國土、農開辦等部門涉水資金,統一規劃,集中連片,重點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有效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針對廣大城鄉居民改善飲用水水質的呼聲,全力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針生態立縣的要求,充分利用祁陽湘江100公里兩岸的山水風光和人文歷史,成功創建浯溪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將湘江百里畫廊打造成全國知名、全省一流的人文山水生態旅游目的地。以河長制為統領,全面開展水庫污染治理、河道保潔、水土保持等工作,優化了水生態環境。這些重要舉措和重大工程的有效實施,服務和支持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參與,有力促進了水利事業持續快速發展,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突出項目建設,加快水利改革,農田水利不斷完善
祁陽縣始終堅持以項目帶動水利大投入,農田水利不斷完善。近5年,祁陽縣累計完成水利投資6.2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15處,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24.3467萬人,完成投資13896.11萬元,農村自來水管網覆蓋了100%的鄉鎮和72%的行政村。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百庫工程”圓滿收官,實現了全縣水庫病險銷號。湘江治理和縣城防洪工程有序推進。總投資2.6億元的大村甸水廠PPP項目破土動工。東方紅水庫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已擠進國家計劃籠子。總投資4.2億元四大灌區建設與節水改造、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順利啟動。全縣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8提高到0.515。全面完成45個貧困村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總投資6826.2萬元,解決12.65萬普通民眾及4.13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縣75個貧困村的飲水安全問題提前得到解決。完成出列的44個貧困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整治塘壩992口,整治溝渠151公里,新建、加固小型水閘17座,新建水池25座。總投資1140萬元,同比增加134萬元,增幅13.3%。創造水利扶貧就業崗位55個,其中河道保潔崗位37個,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崗位18個。
同時,祁陽縣不斷深化水利改革,成功爭取全省水行政執法責任制試點縣,實現水政執法“全覆蓋、無盲點”。深化水利投融資改革,成立祁陽縣方源水務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全縣水利投融資平臺,PSL貸款到位湘江治理項目4億元、四大灌區項目2.9億元。采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縣城鄉供水一體化一期大村甸水廠項目,被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水利廳作為典型經驗在全省推介。
2017年7月,祁陽縣被列為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在省、市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該縣始終貫徹“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終端計量、完善水價、精準補貼、節水獎勵、產權改革、水權分配”改革原則,創新了一套反映供水成本、有利節水和農田水利體制機制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以文家沖灌區為示范引領,在七里橋鎮1.15萬畝耕地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不斷激發水價綜合改革活力,改革效果十分明顯。目前,群眾節約用水的自覺性明顯增強。項目實施后,恢復或新增灌溉面積0.0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05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7.5萬公斤,項目區農民純收入增加總額125.1萬元。
祁陽縣始終堅持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涉水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在永州市率先成立水利工程質量社會監督組,引入社會力量監督水利工程質量的做法在全省推廣。
強化民本意識,創新投入機制,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祁陽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安全飲水工作。縣委書記周新輝、縣長金彪等主要領導帶頭調研,統籌謀劃,解決城鄉供水問題,主動與省市領導、主管部門匯報對接,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見,聽取群眾呼聲,提出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總體思路,并經常統籌調度、現場辦公,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特別是今年,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和城鄉供水一體化調研座談會、城鄉供水一體化可行性研究報告研討會等,多次對城鄉供水一體化進行專題研究、全面部署。
早在2016年11月6日,在湖南·祁陽2016年重大項目發布會上,將總投資12.8億元的祁陽縣城鄉供水一體化PPP項目進行了推介發布。經積極爭取,2016年12月,省發改委批復祁陽縣為全省城鄉供水一體化試點縣;2017年3月,項目成功進入全省第四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庫。祁陽縣委、縣政府按照“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工程建管專業化、運行維護智慧化”思路,以“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為城鄉供水目標,聘請省建筑設計總院對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進行科學布局、整體規劃。全縣分五個片區,新改擴建新埠頭水廠、大村甸水廠、潘市水廠、進寶塘水廠、東方紅水廠5個水廠。
祁陽縣積極探索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鼓勵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運營。為有效徹底解決祁陽縣地處衡邵干旱走廊核心區域的大村甸、文明鋪、黎家坪、長虹辦、十里坪畜牧場5個鎮辦場約17.14萬人和規劃中的高鐵新城5萬人的飲水問題,2016年祁陽縣委縣政府決定以湘江為水源,投資2.6億元新建日供水量61000立方米的城鄉供水一體化PPP項目——大村甸水廠。今年3月經公開招標,大村甸水廠PPP項目成功引進國內水務旗艦企業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項目建設營運。目前,位于大村甸鎮立新村、吉安村的高低位廠區全面完成征地、遷墳、水池墊層砼澆筑等工作,完成清表4.8萬平方米、土石方工程4.9萬立方米,完成供水主支管測量、放線143公里,高低位廠區施工全面提速,主支水管網建設已全面鋪開。確保全縣人民都喝上優質、安全、充足、經濟、惠民的自來水。
堅守生態底線,健全制度落實,打造碧水藍天新祁陽
湘江流經祁陽縣境內100.8公里,占全省湘江流長的九分之一,也是全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祁陽縣扎實推進河長制落地落實,統籌抓好湘江保護和治理各項重點工作,構建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宜居環境。
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第一河長,縣長任河長,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和分管副縣長任副河長的河長制工作委員會,明確全縣66條河流、242座水庫的縣、鎮、村三級河長427名、民間河長17名,全面建立縣、鎮、村三級河長制責任體系。
健全制度,統籌推進工作。出臺《祁陽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立“政府主導、水利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河長制工作機制,健全完善日常巡查監管、信息報送、督查考核等相關工作制度。同時,在茅竹鎮三家村,結合開展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脫貧攻堅“四扶四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打造湘江河長制樣板河段15.5公里,為全縣推行河長制提供了標桿示范。
突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結合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省總河長令等,扎實開展一系列河庫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2015年、2016年實施的蔣龍灘項目綜合防治面積30.48平方公里,回收地膜6808公斤,建設生態溝12.29公里,建設人工濕地4.15公頃,改造廁所198個,新增垃圾處理設施508處,綠化美化8.02公頃。
加強河道保潔專項整治。按照“控源頭、清河道、重監管”的要求,推行河長制村規民約,印發祁陽縣河長第1號令,全面清除河道內水面漂浮物,清運河岸垃圾,落實河、庫、塘清障、綠化和保潔等日常管護工作。截至今年4月底,全縣水域基本實現主要河流(水庫)水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的目標。
經常開展河庫岸線管理專項整治。印發祁陽縣河長第2號令,開展沿河兩岸100米以內固體廢物點位排查整治工作,整治固體廢物點6個,清理各種廢棄物1000余噸。加強河道岸線修復,對已經處理清運的垃圾點和固體廢物拋棄點種草、種樹,復綠6000多平方米。開展“僵尸船”專項整治。認真貫徹落實湖南省總河長第2號令,共排查出各類“僵尸船”38艘,拆解到位38艘。根據船舶分布現狀,完成了觀音灘鎮、白水鎮、黃泥塘鎮、茅竹鎮、潘市鎮5處船舶汛期停泊區設施建設。
用鐵的手段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專項整治。今年以來,組織縣環保局、縣畜牧水產局、大村甸鎮,對位于縣城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的5個養豬場進行了強制拆除。查處非法采砂行為7起,封停機械采砂船2艘,強制拆除切割非法作業船5艘,關停非法上砂碼頭(砂場)3個,水行政處罰2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通過綜合治理,祁陽縣湘江水域已長期保持在Ⅱ類水質。碧水藍天,映照著祁陽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引來清泉潤民心。”從無水到有水,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全域安全供水的實施,汩汩清泉流向千家萬戶,潤澤著108萬祁陽人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