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蓬萊鎮進行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溉渠道襯砌防滲建設的一個場景。今年來,同樣在緊鑼密鼓進行修建渠道襯砌防滲、小型攔水壩(滾水壩)的還有南安、晉江、永春、德化、惠安等 5個市(縣)26個鄉鎮的相關行政村,力爭建設一片,見效一片,暢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農業生產,基礎在水。農田水利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支撐。今年初,泉州市水利局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關部署,制定出臺了《泉州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2018-2020年)》,進一步加快推動農田水利設施提檔升級。計劃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溉7萬畝,實施南安羅梅溪灌區、泉港菱溪灌區和山美灌區(臺商惠東南、南安豐州灌片)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10萬畝,積極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到2020年全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將達到0.56以上,初步形成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后管護良性運行體制機制。
其中,2018年泉州市計劃投資2730萬元實施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溉項目2.6萬畝。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資2950萬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08.1%,已全面完成今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6萬畝。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溉及其他農田節水措施,2018年泉州市農田灌溉水有效系數預計達到0.556以上。
“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這句諺語形象地道出了農田水利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泉州市水利局通過推廣使用管灌、噴灌、微灌、渠道清淤、襯砌、改造、引水壩修復、山塘整治、排水溝整治、河道整治等措施,全力引導各個縣(市、區)實施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溉。主動靠前服務,經常深入各相關縣(市、區)現場開展指導服務工作,及時解決問題,努力推進建設進度,確保施工安全和質量。同時,積極做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大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推進力度。
據了解,泉州市標準農田節水灌溉建設實行“市級負責、縣級落實”的責任機制,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并統籌中央財政小農水專項資金和省級水利財政資金。今年來,已爭取到省級以上財政補助資金4543 萬元,均已下撥至有關縣(市、區)。
建成以后誰來管?
泉州市堅持建管并重,在做好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溉建設的同時,持續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后管護工作。今年來,泉州市進一步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福建省水利廳印發的《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后管護指導意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護指導意見》、《進一步創新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指導意見》三個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為抓手,繼續推廣永春、德化試點縣建設的典型經驗,各縣(市、區)進一步落實完善細化《小型農田水利建后管護實施細則》,進一步落實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監督責任,明確權屬、落實管護主體、責任、經費,努力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后管護工作。堅持政府主導,創新管理體制,推進農田水利建后管護、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創新發展,加強工作監督,督促負責建后管護的單位和業主等方面履行運行維護責任,持續提升農田水利工程管護水平,實現縣縣有計劃、有資金、有隊伍、有成效。努力做到工程設施好、灌排及時高效、生態環境優良,實現“建得起、管得好、有效益、利長遠”目標。完成2018年中央補助資金715萬元的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項目,另外下達市級補助資金600萬元用于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護等。
冬修水利正當時。泉州市采取切實措施不斷破解“水瓶頸”,一個個農田水利建設火熱推進,一片片中低產田變成高標準農田,豐收之水持續暢流到田間地頭,不斷筑牢糧食生產的根基,確保了民生之所需,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