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貴陽市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按照脫貧攻堅標準中的 " 飲水不愁 " 標準,全市已基本實現 " 飲水不愁 " 全覆蓋。
記者從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了解到,貴陽市此次制定并開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攻堅決戰行動,旨在進一步鞏固貴陽市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成果,解決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模小、工程散、工程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提高全市農村供水保障能力,以實現農村供水城鎮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
針對貴陽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分散,規模小,管理不規范等問題,貴陽市創新發展思路,將按照 " 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 " 的模式,依托城鄉供水水廠和骨干水源工程,積極開展農村集中連片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
據介紹,全市將充分考慮各地實際,統籌當前和長遠,結合當地水源、地質條件、人口密度等因素,以農村集中連片規模化供水工程為重點,一是依托現有城鄉供水水廠管網盡量延伸覆蓋周邊村寨;
二是依托穩定的骨干水源,以鄉(鎮)為單元建設集鎮聯村供水工程,科學合理確定工程區域布局、建設任務。
同時,建立健全農村集中連片規模化供水工程投、建、管長效機制,實行專業化管理、企業化運營和市場化運作,確保工程項目長效良性運行,實現農村供水城鎮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
原則上 1000 人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鄉鎮供水公司或鄉鎮水利站負責管理,1000 人以下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村集體或組建用水戶協會負責管理,分散式供水工程在鄉鎮水利站指導下由農戶自行管理。
貴陽市政府要求,各區(市、縣)要依法開展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劃定工作,對屬地內供水人口 1000 人以上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依法劃定保護區,按照規范和技術要求,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界碑、界樁、警示牌、圍網等保護設施,明確地域界限并予以公告。
對供水人口 1000 人以下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要責成工程管理主體通過設立警示牌和指導制定鄉規民約等方式加強保護,建立縣級農村飲水水利部門水質檢測中心自檢和環境、衛生部門監測的 " 雙監測 " 制度和水質報告制度,定期監測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出水的水質等飲用水安全狀況,定期向省、市行業和水質監測部門報告水質情況,確保供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據悉,今年全市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18 處,2018 年內全將面解決特別困難村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問題,確保 2019 年 6 月底前解決 11.96 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