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治窮,水務當先。“十三五”以來,一場以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為重點的水利扶貧行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在海南全省高位推動,精準發力,為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確保完成實現全面小康的硬任務、硬要求、硬指標,貢獻出獨具海南特色的水務智慧與擔當。
“從過去的‘尋水吃’到現在的‘吃好水’,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這是對我們水務人的鼓勵和前行動力。”海南省水務廳廳長王強表示。
精準施策,做深做精,把工作做到貧困戶的心坎上
2018年對于保亭、瓊中兩個國家級貧困縣,是個極其特殊而重要的年份,會載入史冊。因為這一年,它們被列入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縣,這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信任,更是對兩縣扶貧工作的鞭策和監督。
晌午,陽光正好。62歲的村民陳德章擰開院子里的水龍頭,接了滿滿一桶水遞給灶臺前的老伴兒,兩人一道張羅起全家人的午飯來。
“這城里的自來水就是不一樣,比井水干凈多了,水壓也大,口感還有點甜!”就在記者采訪前一個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巡親村小組飲水安全工程剛剛竣工,把縣里新政自來水廠的市政供水管網延伸到村里,讓村里家家戶戶都喝上了和城里一樣的“好水”。
聊起缺水的日子,老陳不免有些惆悵:“雖然家家都有水井,但夏天一下暴雨,水就變渾;冬天一遇干旱又缺水。每到四五月份,七八米深的自備井出水不足20厘米,村民們只能去村頭的深機井打水,這要再沒水,就得滿村子打聽著‘借’水。”今年縣中心水廠的自來水管網到了村里,老陳這塊多年找水的“心病”終于放下了。
從老陳家出來,穿過一片椰林,便是村委會的宣傳亭,一條條鮮紅的橫幅在青翠的田埂上飛揚。“舉全縣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順利完成我縣2018年脫貧摘帽任務”……擲地有聲的標語,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全縣脫貧攻堅的腳步,再快一點,再大一點,再實一點。
作為水利扶貧的主力軍,保亭縣水務局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2016年至今投入6931萬元,實施了136個村小組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3.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0.78萬人,實現了貧困村整村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
如今,在海南中北部山區,以中心水廠供水管網延伸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正在成為主流模式,這也是海南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基礎和保障。對于部分供水管網難以延伸覆蓋的高海拔山區,水務部門同樣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為群眾建水塔,打深井,全力保障群眾供水安全。
越是往大山深處穿行,海島型熱帶雨林氣候和原生態自然環境特點越明顯,道路兩旁挺拔直立的椰林、橡膠林,在陽光照射下更加蔥郁盎然。
車子開了許久,才到達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平鎮南坵村下田坡村小組,這是個典型的深度貧困村,有一半以上都是貧困人口。由于村里的水塔被暴雨沖垮,四處滲水,今年縣里投資80多萬元新建了一座高標準花園式水塔,日均供水30噸。“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鞏固提升的要求,我們為新水塔安裝了消毒設施進行水質過濾,并把過去的入戶水管由PVC材質更換為粗管徑的鋼塑復合管,更加經久耐用。”瓊中縣水務局局長崔大偉介紹。
瓊中縣把水利扶貧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來抓,2018年分兩批整合投入8811萬元,綜合采取更新、改造、配套、升級等方式鞏固提升農村供水工程92宗(104個村莊),有效提高和改善了全縣2.34萬人的飲水現狀,進一步提高了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
“群眾急在哪兒,我們的工作就做到哪兒。水利扶貧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精,做到貧困戶的心坎上。”王強廳長告訴記者。海南省水務廳積極對接省衛健委,協助瓊中、保亭兩縣對標脫貧標準,開展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水質檢測工作。針對部分村民不愿使用凈水消毒設備而造成微生物超標的情況,省水務廳與海南立升凈水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溝通,采用超濾凈水技術提升單村單井供水工程的水質達標率,并在效果顯著的基礎上擬向全省推廣。
典型引路,長效管護,保障農村用水戶供水安全
“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工程強監管。”這是水利部剛剛提出的新時代水利工作總基調。
海南水務廳認真組織學習和貫徹落實,將當前水務工作重心從打基礎向強管理、提能力轉變,改變過去重建輕管的做法,力爭整體提升全省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水平,實現標準化、規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目標。
若論海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護經驗,三亞是個“優等生”。就在3個月前,省水務廳專門“選址”三亞,舉辦了一場水庫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能力提升培訓班,動員全省水務部門學習借鑒三亞經驗,全面提升工程管護水平。
“三亞市在工程管護上倡導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引入第三方專業化公司負責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這樣有助于統一建設標準和管理標準。”海南省水務廳農水處處長林郁告訴記者,水務部門負責定期抽查第三方公司的供水設施、供水水質、安全措施等,并重點關注水源水、末梢水的檢測,確保農村用水戶供水安全。
在農村飲水價格政策制定上,三亞市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對于水費計收管理,三亞也有自己的特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三亞市農村飲水價格實行政府定價和同城同價。農村飲水價格不足彌補供水成本部分,由三亞市政府、區政府按7∶3的比例給予補貼,平均每年每個自然村補貼1.64萬元,以減輕百姓水費負擔。
在三亞,平均每500個用水戶就配有一名專業管水員,負責設備日常維護和抄水表等工作。同時,三亞農村正在逐步推行“水表出戶”安裝方案,將每3至5戶的水表集中安裝在一處,水管員無須挨家挨戶敲門就能自動抄表。由于水管得到專人維護,用水方便,村民交納水費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當水費回收率達到85%以上時,供水企業按照所收水費的1%~3%獎勵給村委會,從而激發了村管水員的積極性。
在全省推廣三亞模式的基礎上,11月1日,省水務廳印發《海南省水務廳關于印發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護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從明晰工程產權、創新管理服務體系、合理確定水價、建立考核培訓機制、建立應急反應機制等方面,指導市縣水務部門建立健全科學管護機制,并對末梢水水質達標與水源地保護兩方面工作提出指導性的意見。
與此同時,海南正在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探索飲水安全工程實行標準化建設、企業化運營和專業化管理,力爭早日實現全省居民飲水“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省水務廳在制定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年度投資計劃時,將優先考慮城鎮水廠管網延伸項目,要求各市縣根據當地水源條件、農村人口分布等情況,合理布局建設村鎮中心水廠,并將管網延伸到村莊,確保到2020年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證率分別達99%、85%和90%,逐步淘汰單村單井供水工程。
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管理,不僅是水利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也是海南中部山區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亮點。“十三五”以來,海南省水務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以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為水利扶貧的首要任務,先后投入5.06億元,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415處,總受益人口48.77萬人(其中貧困人口6.61萬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如今,《海南省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行動方案》剛剛印發,新的使命和征程來臨,相信海南水務人會以更有力的行動、更扎實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為打贏這場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