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村莊布局絕大部分形成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部地區主要以沿河沿路“非”字形狹長空間布局為主,西部及南部部分區域呈小塊團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普遍不高。改善農民住房,已成為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
對此,我市首先組織全市范圍內的專項調查摸底,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濱??h、東臺市、鹽都區、亭湖區等地主要負責同志帶隊到常州市等地參觀考察,實現高起點謀劃、高層次推進。建湖縣、響水縣邀請專家教授對相關部門、鎮村負責人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指導服務基層的能力。阜寧縣、射陽縣、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先后開展兩輪調查摸底,建立“一戶一檔”臺賬,切實摸清農民意愿、有效掌握住房現狀,了解農村配套設施和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據統計,全市累計調查總戶數達153萬戶、總人口500萬人,收集數據23項,為全市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提供了詳實的分析依據。
修訂布局規劃,加快試點建設。阜寧縣對試點鎮村采取一名縣級領導掛帥、一家職能部門掛鉤、一個產業項目支撐、一套政策扶持,同時主動送政策上門、送圖紙上門、送協議書上門等方式加以推進。濱??h堅持以點帶面,在“一鎮十村”試點基礎上,全面實施“5+15”縣鎮兩級示范點建設。射陽縣、響水縣堅持把“能致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作為試點鎮村建設發展的主要目標,積極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市規劃局則出臺《鹽城市村莊集中居住點選址指導意見》和《鹽城市農房設計方案匯編》,明確村莊選址原則及相關技術要求,提高全市農房建設水平。
安排專項資金,明確激勵政策。鹽都區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0萬元用于支持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大豐區、亭湖區制定鎮村及農戶獎補政策,加大工作獎補力度,提高基層工作的積極性。市國土局每年安排不低于省下達10%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用于農村集中居住建設,目前已調整了93個鎮級土地規劃,落實了集中居住點285個、面積1.94萬畝。市水利局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018年完成投資2.39億元,鋪設管網870公里,為全市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提供供水保障。市農發行積極幫助爭取阜寧縣3.2億元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中長期貸款項目,用于農民集中安置房和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
由于增強了農民群眾改善住房條件的意愿,出現了農民主動搬、主動拆、主動改的良好局面,拆建進展較快。據初步統計,全市“十鎮百村”計劃拆除房屋23970戶,已簽訂協議14868戶,占總數的62.2%;已拆除房屋10745戶,占總數的4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