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施工現場。

綏棱縣農民李桂花家里今年通上了自來水。
2018年年初,省委常委會提出,要在2018年完成貧困人口飲水脫貧攻堅任務,使全省貧困人口全部喝上安全水。日前,記者走訪了我省部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縣,看到各地搶抓有利時機開展工程建設。預計到今年底,全省總受益人口達到579萬人,全省貧困人口將全部喝上安全水。
信心堅定謀劃早
農村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標之一。自2017年以來,我省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持續加大投入,兩年累計投資超40億元。
連續兩年,依據飲水安全界定標準,我省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狀況進行精準識別,并建立了“一村一冊”、“一屯一冊”飲水安全臺賬。2018年,省水利廳和省扶貧辦根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調整情況,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狀況再次精準識別,確定全省還有農村飲水不安全貧困人口80771人,分布在58個縣(市、區)的5826個村屯內。根據調研,我省貧困地區農村集中存在供水率低、水質保障程度不高、部分地區工程建設標準低、水源保護工作薄弱等問題。
按照省委省政府2018年完成貧困人口飲水脫貧攻堅任務的部署,今年全省共下達省級投資19.74億元,縣級自籌資金5億元,用于解決322.3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工程建設惠及5826個村屯,貧困人口8.08萬人。4月24日,省水利廳印發《關于加強2018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不等不靠,抓緊推進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
從春季開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在各地陸續展開,尤其是進入秋季以后,項目建設更是如火如荼。據省水利廳截至11月20日統計,全省累計完成投資18.86億元,占省級計劃總投資的95.5%;有4196個村屯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占計劃的91.3%;受益人口238.49萬人,占計劃的90.7%;受益貧困人口6.1萬人,占計劃的91.7%。有32個縣(市、區)完成投資100%,大興安嶺和牡丹江、鶴崗、雙鴨山、黑河市全面完成省級投資計劃。
10月31日,記者在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海倫市采訪時了解到,當地在今年4月就已完成了兩批次、總投資15995.63萬元的工程招標,預計11月底前,新建233個屯、提升185個屯的飲水安全工程將全部完工。在國家級貧困縣蘭西縣,截至2018年10月底,共完成投資27809萬元,773個自然屯通上自來水,全縣3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省級貧困縣綏棱縣,早在5月31日前就完成了全部建設任務。牡丹江、鶴崗兩市則走在全省前列,所屬各縣(市、區)10月底前實現了全覆蓋。
攻堅克難辦法多
由于今年夏季降雨多,導致地下水位上升,一些地區管網施工難度加大。加之地質結構的特殊性,成井難,基礎開挖難等問題影響了施工進度。為了啃下這些“硬骨頭”,省水利廳組織技術力量,積極探索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施工工藝和技術,為實現年度目標提供有力的技術服務和支撐。省水利廳還要求各地在施工建設中進一步優化施工組織設計,節點控制,對工程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
10月31日,海倫市永和鄉供銷村徐老四屯施工現場正在鋪設自來水入戶管線,隨著挖掘機喧囂聲停止,記者看到,一名工人迅速跳下了3米多長、1米多寬、3米來深的大坑內,一邊淘水一邊連接進戶水管。海倫市水務局楊金豹介紹,因為這里緊臨通肯河,地下水位高,而且挖深1米多就會有流沙,他們就用挖掘機開挖,挖一個坑接一個管,這樣人、機聯合作業,不但加快了施工速度,還有效保證了安全,不等地下水溢到規定深度,也不等兩側流沙下滑,入戶管線就接通啦!
農村飲水工程施工雖然規模小但需要的竅門很多。為應對流沙問題,綏棱縣則是4月份一開春就頂著凍土開始施工,凡是需要接進戶管線的,就趁地還沒有化凍先在屋后挖個坑,然后用柴火燒凍土掏洞接管入戶。這么做雖然辛苦,但有效解決了流沙片坡埋深不夠的問題。
在綏棱縣閣山鄉三合村,記者看到農民已經用上了新接的自來水。以前,這里也通自來水,但由于這里地下砂層厚,數九寒冬易出現凍脹,一到冬季,大家就容易吃不上自來水。縣農田供水站任維霞告訴記者,該縣今年投資542萬元,解決的14個條件差、難施工的村屯飲水安全問題都是從3月底就開始頂凍土施工,到5月底全年的任務已經完成。
著眼長遠標準高
11月1日,走進綏棱縣閣山鎮三合村楊老永屯供水廠,兩個锃明瓦亮的水處理罐首先映入記者眼簾。原來這兩個處理罐是不銹鋼的!任維霞介紹說,今年縣里對一部分凈水設備進行了更新改造,將原來的鐵罐換成了不銹鋼罐,不銹鋼罐的優點是不生銹而且使用壽命更長。
與眾不同的還有,這里的供送水員不住土炕住鐵床,超薄電暖器掛在墻上取暖。這樣一來,不燒炕減少了污染,使供水廠的室內環境清潔衛生。環顧這座水廠,管線布設整齊規范、各項管理制度上墻明示,變頻設備24小時供水,水廠雖小卻處處體現著高標準。
據悉,圍繞水質這個關鍵問題,省水利廳要求各地在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時務必嚴把管材質量關,加強管材檢測,杜絕水體二次污染,并加強水源地保護,水源地周邊環境要符合水源地對應級別的環保要求。在采訪中記者見到,各地新修建的供水廠周邊環境清潔無污染,水廠外墻上都設立了水源地保護標識,有些還進行了美化。
在蘭西縣疾控中心檢測檢驗中心,副主任張洪娟介紹,這個實驗室通過了省級質量認證,原本負責全縣生活用水檢測,這兩年新增加了扶貧水的檢測項目。今年上半年,這里僅扶貧水檢測就做了1278份,下半年到目前又做了700多份。通常在接到水樣后,首先要做的是微生物和理化實驗,其中理化實驗室主要檢測水樣中鐵錳銅鋅等金屬含量,微生物實驗則在無菌空間內進行培養,檢測大腸菌群等。之后再進行的就是感觀性狀檢測,如色度濁度等,并在機器上檢測pH值。
張洪娟告訴記者,以前蘭西縣的生活用水主要來自呼蘭河和地下小井,水質比較差。現在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打的井全部是深水井,且凈化較好。通過近一年來的檢測結果看,新的水源工程水質好,符合國家關于飲用水指標的相關規定。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在一時,管在長遠。省水利廳在項目實施方案編制階段,就指導各地突出規模化集中供水,優先考慮現有工程管網延伸,一井帶多屯、多村并網,促進規模化集中供水,降低運行成本,從而為后期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蘭西縣,記者看到當地著重開展供水模式、管理方式的改變和探索。蘭西水務局副局長王偉軍介紹:“蘭西縣紅星鄉以前全是單井單屯,這種供水形式弊病很多。今年縣里投資659萬元,為紅星鄉建設集中供水工程,該工程建成后可解決3個行政村24個自然屯8357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紅星鄉占地310平方米的廠房已經建成,不銹鋼水處理罐已經就位,工人正在安裝不銹鋼水箱,通水指日可待。像這樣的集中供水廠,蘭西縣今年新建了3處、擴建了1處,總投資3331萬元。蘭西縣現有鄉級集中供水廠4處,村級集中供水廠5處。計劃到2020年,在全縣13個鄉鎮新建、擴建22個集中供水廠,保質保量滿足全縣人民的供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