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從海湖新區文博路往西至湟水橋區域內,伴隨著全面建設的湟水河濕地公園,以凈化湟水河水質、建設水域景觀、控制下游排水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為主的海綿化建設,為湟水河濕地公園錦上添花,該公園是我市排水分區海綿建設的一個重點。今年以來,我市海綿城市建設中按排水分區進行系統化建設,至目前,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已全面啟動30個排水分區的建設,其中包含200余項建設項目,按照“在建、新建管控,改造分批實施”的原則統一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讓西寧人的生活品質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我市把海綿城市建設作為促進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倡導“海綿”理念,并將其滲透到每一項民生工程中。湟水河濕地公園是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重點項目。水生植物、水域廊道、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等“一塊塊海綿體”的植入,為湟水河濕地公園增加了新的生機和功能。目前湟水河濕地公園海綿化建設已完成80%,海綿化的湟水河濕地公園,不僅將是城市一塊有效吸水、實現良性水循環,展示良好生態環境的大型“海綿體”,成為“城市之肺”,同時也是一處集水質凈化、雨洪調蓄生態循環城市設施以及休憩旅游于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濕地公園。
在近兩年的試點建設中,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緊緊圍繞“山—水—城”一體化大海綿生態共治建設模式,有效改善了大地塊的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提升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生態環境整體建設成效,不僅山體植被蔥郁,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環境水生態品質提升,同時,城市綠意盎然,自然減排也得以有效落實。目前,已實施的海綿建設達20余平方公里,“海綿體”處處可見,其中,以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為切入點,通過綠地改造、設置截流溝、豎向調整和生態停車場建設等的海綿化改造,全面提升老舊小區人居環境,不斷提高居民幸福指數。目前我市已完成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4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