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聚焦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補齊貧困地區供水基礎設施短板,統籌鞏固提升非貧困村供水設施條件,全市農村供水保障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以來,我市緊盯安全飲水脫貧,堅持問題導向,先后對全市359個行政村的飲水狀況進行精準摸底,并結合各村組居住分布、水源條件和群眾意愿,分類識別,精準施策,從水源到龍頭系統優化工程設計方案。對水量和供水保證率不達標的,通過建設補充水源、新建或改造管道、城市供水管網延伸等措施予以解決;對水質和方便程度不達標的,通過開發新水源、安裝凈化消毒設備、人工投加消毒藥劑、建設集中供水工程、提高自來水入戶率等措施予以解決。同時,挖掘現有水源潛能,合理開發利用新水源,完善水質凈化消毒工藝,綜合采取新建、改擴建、設施配套等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
截止2018年9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投資3.3億元,建成各類供水工程252處,解決和改善26.98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95%以上。2018年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宜君縣如期達到飲水安全整縣摘帽標準,全市17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4.7萬余貧困群眾將吃上安全方便的自來水。同時,全市先后投入150余萬元用于水質檢測,農村飲用水水質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市級財政每年列支430萬元專項用于建后運行管理,所有行政村和集中供水工程均設立村級水質安全監督員,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縣級專管機構、運行管理辦法、維修養護基金“三個一”制度全覆蓋。
“十三五”以來,我市緊盯安全飲水脫貧,堅持問題導向,先后對全市359個行政村的飲水狀況進行精準摸底,并結合各村組居住分布、水源條件和群眾意愿,分類識別,精準施策,從水源到龍頭系統優化工程設計方案。對水量和供水保證率不達標的,通過建設補充水源、新建或改造管道、城市供水管網延伸等措施予以解決;對水質和方便程度不達標的,通過開發新水源、安裝凈化消毒設備、人工投加消毒藥劑、建設集中供水工程、提高自來水入戶率等措施予以解決。同時,挖掘現有水源潛能,合理開發利用新水源,完善水質凈化消毒工藝,綜合采取新建、改擴建、設施配套等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
截止2018年9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投資3.3億元,建成各類供水工程252處,解決和改善26.98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95%以上。2018年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宜君縣如期達到飲水安全整縣摘帽標準,全市17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4.7萬余貧困群眾將吃上安全方便的自來水。同時,全市先后投入150余萬元用于水質檢測,農村飲用水水質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市級財政每年列支430萬元專項用于建后運行管理,所有行政村和集中供水工程均設立村級水質安全監督員,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縣級專管機構、運行管理辦法、維修養護基金“三個一”制度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