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給客人吃頓飯,舍不得端上一碗水”
“以前,家里來客人寧讓客人吃頓飯,也舍不得給他端上一碗水,現在不缺水了,水龍頭還接進了自家的小院里。”前不久,記者在河曲縣趙家溝鄉賈家山村采訪時,今年64歲的村民賈拉柱高興地說。
趙家溝鄉位于河曲縣城南80公里處的高山區,這里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表水、淺層地下水資源奇缺,以前,這里的村莊用水只能依靠蓄集天雨吃水,是全縣脫貧攻堅任務最艱巨、吃水最困難的地區。
前幾年,河曲縣抓住“一村一井”項目建設的契機,在賈家山村打了一眼深井,2016年賈家山深井聯村供水工程建成后,村民家里都接上了自來水。
吃水難,一直是住在山圪梁梁上的賈家山村民祖祖輩輩的難題,現在吃水方便了,不少村民還在院子里種上了各種蔬菜。
河曲縣屬典型黃土高原溝壑丘陵區,年平均降水量僅380mm。雖緊鄰黃河,但境內水資源相對貧乏,水資源分布不均、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多、分布廣的矛盾突出。除黃河沿岸的34個行政村以外,其余306個村存在干旱缺水的問題。
為了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該縣在積極籌措資金,建設了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多次外聘指導老師對檢測人員進行培訓,確保檢測人員熟練掌握檢測技術,提供數據支撐。加強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人員進行技術技能培訓,消除了因技能缺失造成供水工程不能正常運行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了供水工程的供水保障率。
河曲縣僅僅是我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縮影,2016-2017年,山西省共建設工程5186處,改善了包括62萬貧困人口在內的共計241.3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條件。去年,全省15個脫貧村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今年,山西還將建設工程3545處,改善提高5146個村莊211.9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條件。
“喝上水,更要喝好水”
我省一些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由于供水基礎設施薄弱,吃水問題和需求更加突出,而作為解決精準扶貧“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工作,解決包括河曲縣在內的廣大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問題,成為山西加快推進水利精準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
“現在村里的水,喝起來甜,不像以前一樣發咸了。”在陽高縣東小村尉大媽家里,她從暖壺里倒了一碗水遞給記者說:“你嘗嘗,我們村里的水喝起來不比城市里的自來水差,水費也不貴,平均每人每月不到2元錢。”
原來,陽高縣東小村、神泉堡、上馬澗等9個村是全縣重氟區,飲用水氟化物含量達2.9mg/L,遠遠高于水質標準。據該縣防疫站統計資料,本供水工程范圍內各村村民患有氟斑牙的人數占75.6%-99%,患有氟骨癥的人數占0.4-25.8%,嚴重損害了村民的健康水平。
“自從加了除氟凈化水處理設備后,現在入戶的自來水全部達到了飲用水標準。”東小村集中供水水處理廠的管理員介紹,這里安裝的50t/h除氟凈化水處理設備,就是將原井水輸送至水處理間,進入除氟過濾器,水流從上至下通過除氟濾料,降低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及其它有害物質,這個設備保證了包括東小村、神泉堡等9個村的5744口人(其中貧困人口1992人)飲用水達標。
記者了解到,2018年該縣實施了97個行政村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工程包括多村集中改水、單村集中改水、分戶改水、供水點改水四種模式,涉及3.25萬戶,8.61萬人,其中貧困村60個,貧困戶0.96萬戶,2.1萬人。
為了確保全省農村飲用水安全,2016年,山西省水利廳出臺《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工作的實施意見》,從檢測單位、檢測指標、檢測頻率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我省各縣(區)也建立了完整的水質監測化驗體系,對全縣枯水期、豐水期自來水水質進行全方位監測和化驗,根據水質檢測結果,及時對水質不達標的村進行分類統計,并制定解決措施和辦法,全力保障水質安全。
省水利廳連續舉辦了山西農村飲水水質檢測培訓課程,邀請國內水質檢測、檢驗方面的專家進行專業授課,使從業人員盡快掌握水質檢測設備的規范操作流程,截至目前,培訓班已連續舉辦10期,共培訓550人。
建好更要用好,確保農村水龍頭“清水長流”
“農村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解決貧困地區飲水安全問題是關鍵,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十三五’以來,我省農村飲水工程開始從‘面的覆蓋’到‘質的提升’。”省水利廳供水排水處處長石生新介紹,2018年已落實農村飲水安全投資10.66億元,計劃建設工程3545處,改善提高5146個村莊、211.9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條件,其中涉及貧困村2362個、貧困人口40.54萬人。
農村飲水工程,要建好更要用好。如何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使農村飲水真正從深井到管道、從村里到戶家,不留任何死角,確保老百姓吃上水、吃好水呢?
我省各地針對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水環境保護措施。隰縣對水源地全部進行了封閉,部分位置較低的井口采取了加高措施,確保洪水不進入。較大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還建設了水源涵養林,有效保證了飲用水水源安全。
交口縣對所有的飲水安全工程進行統一勘測設計、統一招標投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工程監理、統一組織驗收、統一審計結算的“六統一”建設模式,確保工程順利開展。
左權縣把飲水安全的運行管理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以管護責任人落實、水費收取、維修養護專項資金籌集為重點的管護機制,增強農村飲水工程管理主體自身“造血功能”,確保農村飲水工程良性運行和長久發揮效益。
省水利廳在2016年、2017年先后組織省、市、縣三級上萬名水利干部,對全省36個國定貧困縣、22個省定貧困縣和其他57個農業縣的農村貧困人口飲水狀況進行了全面摸底,建立了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臺賬,并按照“一村一方案”的要求,逐村拿出了具體解決方案。
在資金上,省水利廳優先安排下達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年度投資,積極統籌整合省級以上水利資金,持續加大對貧困地區飲水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2017年省級以上農村飲水安全資金70%以上用于貧困縣,2018年貧困縣資金比例達86%以上。各市縣結合實際,不斷加大各類資金整合力度,2018年市縣投資將達10億元以上。
石新生告訴記者,水利廳還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管理農村分質供水工程,去年以來,已在全省28個縣建成918座分質供水水站,向農村群眾提供經水質凈化設備深度處理后的優質飲用水,目前,全省118個市縣水質檢測中心全部投入正常運行。
在我省一些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十分突出的重點縣,都將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為民生、民心工程高度重視,水利部門把農村安全飲水脫貧攻堅作為中心工作、首要任務和第一責任,全力保障安全飲水,確保2019年底前使全省貧困縣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