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區水岸花園主管道漏水
泵房閥門銹蝕
市民生活用水,多源于家里的自來水管。不過,在這些水流出前,往往還要經過儲存、加壓,這個環節被稱為“二次供水”。特別是杭州的高層樓房,多為水箱供水,往往存在著設施運行維護不到位、管網跑冒滴漏嚴重、水質污染風險高等不確定因素。
為了保障市民的安全用水,6月底杭州高層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正式啟動。9月18日上午,經過前期數月的準備工作,上城區首個二次供水改造小區水岸城市花園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因為漏水現象嚴重水岸花園小區最多一月漏了近5000噸水
“你們看,這根管道裸露在外,不停地往外漏水,嘩啦啦流出的都是錢呀!”上城區水岸花園小區物業經理張經理抱怨說,還有其他看不見的管線,藏在地下,只能請專業探測器來“聽”,漏水現象更嚴重。
這根裸露在外的管線,是直接從水泵房接出的主管道,從外表看上去,露在外面半米長,管線已經銹蝕,下面的磚塊全部泡在了水里。
記者從小區物業了解到,小區每月有1000余噸的漏水量,按照市水務集團向高層住宅總表制用戶收取的2.95元/立方米水費來算,小區605戶居民需要平攤這3000多元的“額外”水費。
“有時分攤的還要多。”張經理介紹,今年4、5月份的時候,小區總表的水費比平時多出了1.4萬余元,算下來有近5000噸水外漏,這讓物業很“抓狂”,他們隨即請來了智慧水務公司,對小區地下管線進行探測。“半夜沿著一根根管線聽過來,發現了2個支線的分管道有漏水現象。”張經理說,物業當即在開裂處增加搶修節,但隨后又發現是總管斷裂,這樣只能將管道全部更換。
漏水、檢測、搶修……因為管網的跑冒滴漏嚴重,2008年完工的城市花園小區在水費的問題上花了很多“冤枉錢”。
泵房加裝遠程監控安防 水務集團實時監測
關于此次二次供水的改造方案,記者從杭州市水務集團了解到,目前水岸城市花園現有小區供水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跑冒滴漏現象較嚴重。工作人員介紹說,此次二次供水改造,主要圍繞管道材質更換和水泵房加裝自動安防系統兩方面。
“目前小區的管道是內襯復合管,長時間供水易腐蝕、堵塞管道、影響水質安全和水壓穩定。”杭州市水務集團工作人員常亞文說,此次改造將材質換為304(食品級)不銹鋼材質,這是目前使用的較為廣泛的食品醫療等設備材質。
水泵房也將和管道同步進行改造,除了對泵房常見的水泵、水箱、控制柜進行重新更換外,工作人員介紹還將加裝一套自動安防系統,用于遠程管理,查看泵房運行狀態、實時監測,減少漏損、保障水質安全。
改造后,還有一個好處是節約水費。杭州市水務集團會直接遠程抄表到戶,對每戶家庭的用水數據做到后臺實時監測,落實“一戶一表”,居民可以享受階梯式水價政策并直接向供水企業繳納水費,不需要再由物業代繳。而設施設備日常維修養護、大修、更新等費用均由供水企業負責,大大地便利于民。
上城區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57個小區、292幢房屋的二次供水改造
據上城區市政所副所長陳偉介紹,水岸城市花園的改造工期在三個月左右,11月底可以完成改造任務。
作為上城區二次供水改造第一個開工的小區,水岸城市花園的進程并不順利。“前期光會議就召開了5、6次,還要挨家挨戶上門簽同意書。” 陳偉說,6——8月份的前期準備工作中,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征集居民代表意見,同意后,社區和物業還得挨家挨戶確認。
“比較幸運的是,每一次討論會,居民的贊同率都有進步。”陳偉說,入戶調查時,有超過80%的居民持支持態度;隨后水務集團的初步設計稿出爐時,通過和居民耐心講解、溝通,同意率已達到95%;當施工圖紙出爐后,社區、物業上門對每戶家庭簽字確認,最后同意率為100%時方可施工。
前期,上城區市政所已聯合相關部門對轄區范圍內的中大吳莊、水岸城市花園等13個小區進行摸底調查和前期勘測,以此為試點,將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覆蓋范圍到全區。記者從上城區市政所了解到,上城區計劃用三年時間(2018年至2020年)完成57個小區、292幢房屋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改造完成后,將改善19000多戶居民的喝水問題。
不過,并不是所有高層小區都能實施改造。據上城市政所工作人員介紹,改造必須滿足幾個條件:1、總表制供水的已建高層住宅(不含單身公寓、商業地產);2、生活、消防系統必須完全分離;3、小區的水費必須繳清。上城區屬杭州的老城區,區內不少老舊小區因為硬件不達標無法列入改造名單。
想申請的小區,可以由小區業主委員會(屬地居委會)在水費全部結清的基礎上,向具體實施部門提出改造申請,上城區的咨詢電話為:5666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