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盯防水質安全,上十種數據全采集
7日上午,漢陽區長航新村、芳草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迎來驗收。這座在老舊泵房基礎上改建的嶄新泵房,外觀和內設均已大變樣。
漢陽賽博園未改造前的老泵房,泥濘潮濕 記者黃師師 攝
漢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改造前的老泵房長期沒有使用,兩個小區4樓以上住戶常常遭遇用水難。此次改造,區水務局和漢陽供水部全程參與了改造工程的各個環節,對工程質量進行了嚴格把關,為居民用水更加方便、安心打下基礎。改建后,新泵房采用了高品質的供水管網、二次供水加壓設備和安防監控門禁系統。
記者看到,新泵房內有專門的遠程管理系統,系統屏幕上,泵房內溫度、濕度、電壓、電量、進出水壓力等上十種數據信息一目了然。
據介紹,這些數據都會傳送至遠端的調度室,調度人員通過查看,可迅速掌握供水情況,一旦發現問題或接到平臺自動報警,如水壓異常、電壓不足時,可立即下撥工單,安排維修人員上門解決。
在漢陽區賽博園小區,小區泵房已經接入二次供水遠程管理系統運行數月,獲得住戶好評。“以前喝水總覺得有味兒,后來才知道是因為二次供水的水箱長期得不到清理”,居民趙先生說,現在修了新泵房,還有“千里眼”盯著,水質好多了。
位于漢江灣壹號的新建標準化泵房 記者黃師師 攝
一張圖看泵房健康除隱患,170余處小區泵房已接入新平臺
在武漢主城區,由于二次供水設施建設主體多元化,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確等原因,“最后一公里”的二次供水一直是市民投訴的熱點。
“過去,泵房出現問題只能等待人工發現后再上報處理,這種被動應對的方式往往導致問題泵房的‘病情’延誤。”武漢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稱,二次供水泵房遠控管理系統突破了傳統人工巡檢模式中二次供水設施的維護與管理瓶頸,以智能眼代替人眼,將專業人員的雙手“延伸”至每個泵房,足不出戶即可實時監視泵房,并可在線遠程實施急停控制和參數設置操作,24小時守護二次供水設施安全。
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遠程管理系統數據采集狀況 記者黃師師 攝
在漢口供水部二次供水泵站管理所,記者在遠程管理系統終端看到,打開“二次供水遠控管理平臺”的信息地圖,管轄內的泵房健康狀況都已通過不同顏色進行了區分。如有問題,平臺會自動發出紅色警報。
操作人員稱,上個月就曾通過平臺的報警順利解決漢口一處泵房的電壓問題。
據了解,由市水務集團自主研發的二次供水遠程管理系統已具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目前,全市接入遠程管理系統的二次供水泵房共170余處。今后,武漢中心城區新建、改造的二次供水泵房都將陸續接入該平臺。(長江日報融媒體 記者黃師師 實習生費然 通訊員謝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