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居民生活用水占全國城鎮供水總量的比例接近50%。一方面,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用水人口增加,城鎮水資源短缺的形勢將更為嚴峻;另一方面,水資源浪費嚴重,節水意識不強。加快建立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充分發揮價格機制調節作用,對提高居民節約意識,引導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7年,我國發生水價調整的縣市共計87個,涉及24個省份。其中47個縣市對水價進行了整體調整,29個縣市調整了居民用水價并開始實施階梯水價制度,7個縣市對非居民用水價進行了調整。

不同水務環節組成總水價
水務產業包括原水生產、自來水生產、污水處理、中水生產等子行業,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水務產業鏈。對應于水務產業鏈,水價包括"水資源費"、"原水費"、"自來水費"、"排污費"、"中水費"。其中水資源費由企業代收后上交國家,自來水費對應自來水生產企業的收入,一般由企業直接面向終端收取。排污費又叫污水處理費,由政府的污水基金收取,污水處理企業再向污水基金收取污水處理費。污水經深度處理后可產生中水,主要用于綠化或清潔,目前中水產業規模還很小。
企業和民眾日常生活中繳納的水費由自來水價格、水資源費價格、污水處理費價格三部分加總而成,其中自來水價格包括了原水生產成本、原水廠利潤、自來水生產成本、自來水廠及管網利潤及相關稅費等。

不同地區水價差異較大
對2018年1月全國主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進行調查,可以發現36個大眾城市居民用水平均價格為2.19元/噸,價格最高的是天津市,為4.00元/噸,最低的是武漢市,為1.37元/噸,最大差距達2.63元。

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歷史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于水資源費征收體制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晚上。
根據《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級財政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水利部備案。水資源費的定價權在省級主管部門,而征收卻在各市、縣。由于對該項費用市、縣提留的部分差別很大,因此其對征收的關注度不一;北京、天津等地水資源費征收標準較高,與其直轄市的性質有很大關系,水資源費定價和征收、使用的級別重合度高。
不過由于經濟水平、居民收入、工業發展程度等不同,水資源稟賦并非決定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的唯一因素,我國各地水資源費征收標準不需要統一也不可能統一。
不同環節價格變化影響不同行業
城市終端供水價格包含水資源費、原水價格、自來水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四個環節。不同環節的價格上漲,受益行業并不相同。
水資源費的收取是分類的,如果是對自備水源開采的水資源費上調,則會擴大公共供水的自來水需求,對供水企業產生正面影響;原水價格上漲會提高供水企業成本,壓縮盈利空間;提高自來水供水價格,是真正提高供水企業盈利的方式;提高污水處理費將使污水處理企業受益。同時,任何環節水價上漲導致的終端供水價格上漲都會抑制自來水供水需求,進而抑制污水處理需求,使水務企業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由于水價的彈性較小,所以總體上自來水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的上漲將會給水務企業帶來實質性利好。

2017年,我國有87個縣市調整水價,其中有29個縣市是為了執行階梯水價而進行水價調整。另外補償供水成本,節約用水也是水價調整的主要原因。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水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