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甘洌澤萬戶
自2014年底,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來,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向河北省受水區供水26.6億立方米,其中向水廠供水18.7億立方米。
清澈的南水順渠北上,潤澤河北省京津以南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廊坊、衡水、滄州等7個設區市、92個縣(市區),受益人口達1547萬人。目前,受水區各市縣城鎮已穩定使用引江水,沿線中心城市引江水已成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莊管理處副處長張根旺介紹供水保障。
生活
江水已成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
水質檢測:江水日檢項目至少14項
8月2日,正處盛夏時節,持續的高溫悶熱天氣,使居民的用水量也維持在高峰狀態。在石家莊東北泵站,巨大的加壓泵在這悶熱的天氣里轉動得越發歡騰。
“這四臺水泵平常是兩用兩備,日均供水15萬立方米,高峰期以來,基本上日均供水在18萬到20萬立方米之間,現在是3用1備,3臺泵晝夜不停地工作。”東北泵站負責人馬安東告訴記者。
泵站的隔壁是石家莊東北水廠,作為我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中一次建成的最大規模的水廠,該廠設計日供水能力為35萬立方米。
“我們廠的原水全部是南水北調的江水,目前日均供水量20萬立方米,覆蓋主城區近40%的人口。”石家莊東北水廠廠長張革說,夏季水質變化大,藻類數量多,為確保用水安全,用水高峰期加大了水質檢測力度。
在水廠理化分析室,檢驗人員正在對水質進行檢測,化驗室主任李布蕊指著臺面上的各種儀器介紹,“現在正在測原水的硬度,目前我們日檢項目至少14項,而且增加了檢測的頻次,針對藻類還有專項檢測。經過深度處理、層層檢測,PH值為弱堿性的甘甜江水最終流入千家萬戶。”

郎秀良操作清污機打撈垃圾。
日供水量:石市居民用水江水超7成
“今年供水高峰來得早,從5月中旬開始,石家莊就進入了高峰期,主城區日均供水量一直維持在55萬立方米左右,7月5日出現了今年的峰值,達57.9萬立方米。”
石家莊供水公司供水調度管理中心主任孫國祥介紹,供水高峰期一般會持續至9月底,有些年份還會持續到10月中旬。“為保障高峰期供水,市區從5時30分至24時保證恒壓供水,夜間在供水低峰期,各水廠進行調壓蓄水,保證次日正常供水。”
孫國祥給出一組數據,自2015年江水接入石市后,江水在市區用量中持續穩步增加,目前石家莊市區日供水量中,江水約占40萬立方米,占市區總用水量的7成多。
“我們對江水的利用程度越來越高,江水已成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目前石家莊市已逐漸形成‘引江水為主,地表水為輔,地下水應急’的用水格局。”孫國祥介紹說。

泵站水泵在持續運轉。
清污供水:分水口清污保障壓力增大
在位于石家莊城區西北方向的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田莊分水口,南水在此分出一股向東的水流,經石津干渠向石家莊、衡水、滄州等地供水。
隨著盛夏季節的到來,該分水口的流量由平時的每秒16立方米,提高到現在的每秒21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北分局石家莊管理處副處長張根旺坦言,江水在居民用水中占比越來越大,在水量增加的同時,清污、供水的保障壓力也很大。
張根旺說:“為確保供水安全,我們特別組建了工程巡查隊伍,對供水渠道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巡查,發現隱患及時消除;我們還有專門的維護隊伍,保障閘站、設備正常運轉;另外,多人組成的漂浮物打撈小組,及時清除進入渠道的垃圾雜物。”
在田莊分水口閘門處,記者看到,一個大金屬抓手正從渠道內將一些塑料袋打撈上來。手持遙控器控制著這臺清污機的清污員郎秀良滿頭大汗,“每天都得打撈幾次,這里水深有4米,里邊有死魚、垃圾袋、木板、雜草啥的。今天里頭垃圾不多,刮風的時候水道兩邊的雜物會進來不少。一些微小的雜物,如果清污機無法撈起,還要進行人工清污。”

石家莊東北水廠工作人員檢測水質。
生態
衡水市區“漏斗區”地下水回升三米多
漏斗區:衡水地下水水位得到回升
城市居民喝上南水感受的是甘甜。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而言,南水帶來的則是更重要的改變。
衡水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廠以上輸水管道工程于2016年10月份全面建成通水,2017年3月底順利完成江水切換任務。衡水市南水北調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最新統計,衡水市市區水廠當前江水日供應量約為8.0萬立方米,市區日供水約為8.5萬立方米,江水占市區日用水總量94.1%。
該負責人感慨,衡水市由于地表水嚴重短缺,大量超采深層地下水形成了以衡水市區為中心的“冀棗衡”漏斗區。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有效緩解了受水區的地下水超采局面,使衡水地區水生態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使地下水水位得到回升。數據顯示,2016年12月底,該市深層地下水平均埋深較2015年同期回升3.11米。2017年12月底,全市深層地下水平均埋深較2016年同期回升0.59米。該市地下水資源逐步得到恢復和改善。

石家莊東北水廠工作人員監測水質。
自備井:受水區關停自備井6297眼
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底通水以來,截至7月底,南水北調工程向我省受水區累計供水26.6億立方米,其中向水廠供水18.7億立方米。
受水區為鼓勵多用引江水,遏制地下水超采,新建、改建項目一律不得取用地下水。據統計,受水區城鎮已累計關停自備井6297眼,形成地下水壓采能力9億立方米,地下水生態得到逐步恢復改善。
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北省城鎮受益人口達1547萬人,引江水已成為沿線中心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

相關鏈接
到2020年,河北省受水區城市將全部完成地下水壓采任務
河北省水資源嚴重短缺,長期以來,地表水過度開發,地下水嚴重超采。記者從省南水北調辦了解到,為用足用好引江水,河北省累計投資近600億元,建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廠以上輸水管線2056公里,新建地表水廠112座,利用原有地表水廠16座,形成日供水能力601萬噸,新建和改擴建水廠以下配水管網約5000公里。在中線沿線四省(直轄市)中,我省配套工程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管線最長、新建水廠最多。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范圍包括河北省京津以南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廊坊、衡水、滄州等7個設區市、92個縣(市區)。供水目標以城鎮生活、工業用水為主,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014年底通水后,我省受水區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按照“引江水為主,當地地表水為輔,地下水應急”的原則,利用引江水置換壓減受水區城鎮地下水超采量。按照《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五年實施計劃(2018至2022)》,到2020年,我省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城市全部完成地下水壓采任務。到2022年,實現我省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回升、面積逐步減少,地下水超采狀況得到極大改善。(記者劉嵐 通訊員邵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