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平均降雨量居歷史同期第二,僅比2013年同期偏少約2%
■強降雨形成區間徑流為“7·11”金堂洪水形成主因
為什么今年的雨這么“兇”?城區低洼區域出現積水以及金堂洪水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14日,成都市水務局聯合成都市氣象局、成都水文局,對雨情、水情、汛情進行回應。
1.雨有多大?
截至1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居歷史同期第二
入汛以來,全市降雨過程總體呈現“來得早、來得密、來得猛、范圍廣、成災重”等特點。已發生8次區域性暴雨,13次局部強對流天氣過程,僅6月23日以來,已經歷6次區域性暴雨。
截至7月1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為647.4毫米,已達常年汛期降雨總量(752.9毫米)的86%,較常年同期偏多1.5倍,居歷史同期第2位,僅比排名第一的2013年同期(661.4毫米)偏少約2%。
全市1038個雨量站點的日降雨量共出現暴雨1259站次,大暴雨399站次,特大暴雨6站次,其中最大降雨在都江堰市玉堂鎮龍鳳村10社,達367.5mm。
其中,7·11強降雨從10日20時持續至12日8時。過程累計雨量大,全成都出現暴雨,成都中部、北部、東南部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主城區降雨為120至180mm,達到大暴雨級別。同時小時雨強大,全市最大小時雨強為70mm,中心區域最大為50mm。
2.雨咋來的?
高原降雨系統影響 東南風、南風持續輸送水汽
高原降雨系統持續不斷移動到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成都剛好是受影響區域,導致降雨日數多,暴雨過程多。同時,華南到貴州到四川盆地中低層,始終維持東南風、南風,把南海和孟加拉灣的水汽輸送到成都地區,給降雨提供了充足的“子彈”,導致雨強大,累計雨量大。另外,西北方向移動來的降雨系統受四川盆地東部的天氣系統(副熱帶高壓、臺風)阻擋,無法快速東移出成都區域,導致降雨時間長。
3.金堂洪水咋形成的?
強降雨形成區間徑流是金堂洪水形成主因
入汛以來,特別是6月下旬以來,全市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過程,致使城區部分下穿隧道、街道路面、沿河居民區等低洼區域不同程度積水。由于全市排水按重力流設計,所以河流上漲淹沒雨水入河排口時,排水系統排水能力會大幅度降低。天府三街、天府五街、華府大道等部分地勢低洼區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出現了內澇積水。
入汛以來,全市共有10條次河流超過警戒水位或保證水位。
金堂縣位于沱江上游,地處北河、中河、毗河三河匯合口。7月10日8時至11日12時沱江流域的什邡、綿竹、廣漢、青白江、彭州、金堂、龍泉驛、新都等平原地區普降大暴雨,個別點位達特大暴雨。而強降雨形成的區間徑流,正是本次“7·11”金堂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記者 林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