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木佳21日北京報道】
660多個城市中半數以上缺水
日前,中國的660多個城市中,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11個,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產值就達到2000多億元。中國水資源問題再次向人們敲響了警鐘。>>>>我來說兩句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局研究員趙千鈞介紹說,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趙千鈞說,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趙千鈞認為,實際上,中國水的焦點問題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是洪水災害損失日趨嚴重;其次,缺水問題十分突出;第三,水環境日趨惡化。
在深受水資源貧乏制約的情況下,我國水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一是江河湖泊等水體受到污染;二是北方河流斷流的現象加劇,特別是像黃河這樣的大河也連續斷流,加重了淤積,排洪能力下降,居民飲水困難,工農業生產受損;第三是大量超采地下水,使局部地區形成降落漏斗,造成地面下沉,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另外,我國對于水土流失的治理緩慢,草原退化、沙漠化面積仍不斷擴展。
對于我國的缺水現狀,長期從事全球變化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照宇認為,我國出現的水資源壓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結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其中,除了第一方面是由自然因素引起之外,其他均為人為因素所致。
朱照宇建議,首先,國家應對城市用水和節水進行科學預測和規劃,形成科學的用水體系,使其社會、經濟活動所需的用水量控制在本地區自然界提供的或者當代科學技術水平能達到或可得到的水資源量的范圍內;其次,公眾要積極參與節約用水;第三,要學會循環用水。
鏈接
水污染防治差距仍大 【記者木佳21日北京報道】國家環保總局近日通報了全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截至2004年年底未動工項目。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說,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共確定了2130個項目。截至目前,“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的1532個項目中,未動工項目382個,占24.9%,與2003年底相比,動工及完成項目增加368個。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說,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環保總局將采取積極措施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明確責任,加強領導;二是督促水污染防治項目及早開工建設,抓好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運行;三是抓緊落實水污染治理資金;四是強化社會輿論監督。(22B3)
(圖)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2300立方米,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本報記者金煒攝
相關閱讀:
水鄉缺水警鐘為誰而鳴
江南之美,首在于水。然而,水鄉江南,卻面臨缺水的尷尬境地。據上海文匯報報道,在浙江境內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的寧波市,最缺水時一些運水車在日夜不停地奔跑著,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里的各個企業。在著名的國際商貿城市義烏,市區有時每周正常供水僅9小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文
中水經歷缺水一夜成名 市場銷售仍是叫好不叫座
自來水價上漲,價廉實惠的中水仿佛一夜成名,一個多月以來人氣兒飆升,兩大中水公司每天的咨詢電話火爆,然而,昨天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來水集團中水分公司每天仍有近15萬噸中水送不出去,而京城中水公司也有18萬噸的供水能力閑置,全市每天都有約33萬噸中水等著人要。全文
京城兩大水庫“搶”水吃 皇城根下纏繞缺水困惑
據北京水利學會副理事長惠士博透露,該水庫現庫存量6.6億立方米,距離滿足正常供水還差2億立方米的水,這是近6年來的最低點。“北京市民飲用五杯水,有三杯就來自密云水庫。”密云水庫的工作人員說。但據介紹,從1998年以來,密云水庫庫存量一直在不停下降,今年4月份達到了最低點,庫容量不到總蓄水量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