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有關方面規范有序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選定了6個PPP項目作為典型案例。
鑒于已實施PPP項目中新建項目多、存量項目少,大量優質存量項目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發揮,根據《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等文件精神,2017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有關工作的通知》,率先部署運用PPP模式規范有序盤活優質存量資產、形成良性投資循環,并組織各地報送了38個采用PPP模式盤活存量資產的案例。
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對38個案例進行評估。中咨公司組織召開了項目評審答辯會,與項目單位、有關地方發展改革委進行面對面交流;李開孟、徐成彬、吳亞平、于安、劉世堅、薛濤等10多位專家,綜合考慮存量項目采用PPP模式的適用性、盤活資產的有效性、技術與管理的示范性、社會資本方選擇的競爭性、行業的代表性等因素,對項目進行了認真評審。經過項目答辯、專家評審、綜合評估等環節,最終確定了6個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典型案例。
【附】運用PPP模式盤活存量資產典型案例
1. 重慶市主城區北部片區供水項目
該項目為重慶市的重大市政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江北區、渝北區兩路鎮以及原北部新區的飲用水生產、銷售,及相關水廠、配套設施的建設、經營及管理等,生產能力94萬立方米,管網總長度1355公里(管徑100毫米以上),供水面積104平方公里,供水人口約120萬。
存量資產通過TOT+BOT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最終成交價格為12.3億元,與資產原值相同,選定社會資本方為含有外資背景的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項目回收得到的12.3億元資金,主要用于項目公司對重慶市主城區北部片區水廠新建、擴建或提標改造等,充分實現了投資良性循環。
2. 大連市快軌3號線項目
該項目位于遼寧省大連市,快軌3號線項目工程線路全長約63.45公里,其中主線長49.15公里,支線長14.3公里。工程全線規劃設20座車站,設有海灣車輛段和泉水控制中心各一個。
項目采用TOT模式實現存量資產的盤活,項目分為A、B包,其中A包的社會資本方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行,B包的社會資本方為大連廣盛元實業、德鐵國際、美國泰克、華大泰克(大連)軌道交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體。項目大量置換了財政對該項目的初期投資,為大連市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3. 銅陵市城市排水一體化PPP項目
本項目位于安徽省銅陵市,城市排水重大市政工程存量資產包括銅陵市新民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0萬立方米/日),污水管網約206公里,城市污水提升泵站9座(含狼尾湖泵站);雨水管網(渠)約290公里,排水泵站11座。
存量資產原值7.88億元,轉讓金額7.88億元。采用TOT模式轉讓后社會資本方為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社會資本方的運營服務范圍包括上述污水處理廠和排水設施的運營維護服務。政府將投資回收金額用于PPP排水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費及新成立的運營公司政府方的最低資金本。
4. 凱里市城鎮供排水PPP項目
本項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政府方轉讓的存量資產為凱里市自來水公司現有供水經營性資產70%的產權,由社會資本與政府授權主體共同組建項目公司。其中,凱里市人民政府授權機構持有項目公司30%股權,社會資本方持有項目公司70%的股權。
存量資產原值為3.14億元,社會資本方為北控水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由社會資本直接支付給政府約1.2億元股權轉讓費、承擔凱里市自來水公司的債務約0.61億元、承擔凱里市自來水公司尚未支付的BT項目款項約1.3億元,基本實現資量資產的保值。
5. 張掖市城區集中供熱項目
張掖市城區集中供熱項目位于甘肅省張掖市,該重大市政工程項目存量資產包括一期350萬㎡,二期200萬㎡,熱電聯產項目700萬㎡。通過社會資本的引入,新建中繼泵站一座,敷設一級供熱管網長度2×56.92km,新建換熱站76座。工程分為三期進行建設。
該項目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將市集中供熱公司凈資產1.055億元出讓給了寰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熱電聯產管網工程正在進行決算審計,完成后轉讓寰慧集團。
6. 贛州市章貢區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PPP項目
該項目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養老項目存量資產總建筑面積約5.0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6億元。
采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后,項目將新建服務中心網點10個,改擴建服務中心網點62個。其中,改擴建內容由政府方負責,實際交易價格為原值1.6億元,具體采用新建項目BOT和原有項目O&M的模式。選定的社會資本方為民營企業江西鷺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