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新時代,也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企業發展指明了道路。究竟該如何理解十九大精神?十九大到底為我國環境產業和企業發展提供了哪些指引?如何真正做到政治正確、方向正確和行動正確?
作為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在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兼首席合伙人傅濤博士的帶領下,先后組織企業員工進行了六次集體學習和專題解讀。為了聯系實際,更好地服務環保行業及會員企業,還特別邀請了十余家會員單位,以沙龍形式,共同交流探討了未來環境產業綠色發展的政治思維、商業邏輯和目標路徑。
E20環境平臺將相關學習思考的心得,系統整理成冊。后續又新增了一些文章,目前共計18篇。自今日起,將每日推送一篇,供大家參考交流,敬請批評指正。同時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在底部留言,或有相關文章可發送至news@e20.net.cn信箱,我們將擇優在網站專題發布。文本為系列第一篇。
環境產業如何讀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報告,一共3萬2千多字,全文提及“生態文明”12次、“環境”29次、“綠色”15次。十九大報告立意高遠、思想深遂、大氣磅礴,充分展示了黨的“四個自信”,充分表達了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富民強國的堅強決心。
如果說“十八大”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集結號,那么“十九大”則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沖鋒號。十九大結束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就要求:“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讀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
學習十九大的目的在于統一認識、統一思想和統一行動,讀懂是基礎,弄通是關鍵,根本在做實。
一是要讀懂。要從黨的政治邏輯、思想精髓、理論體系、實踐要求和全球視野讀懂原文。讀懂過去五年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架構、問題現狀和綠色轉型路線;讀懂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精髓、領袖魅力和政治定力。從全局站位,對位新時代的目標路徑,定位環境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和走向,把握企業的發展機遇;從戰略決策上,規劃企業綠色轉型結構和價值體系。
二是要弄通十九大。弄通的基本方法是聯系實際,而不是照本宣科,講大話空話。中醫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要聯系每個企業、每個客戶的實際,用十九大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破解讓政府、行業和企業困惑的痛點難點問題,否則無法做實。具體落實到環境產業使命,就是要面對如何落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如何與市場經濟對價?環境產業如何從成本中心走向價值中心?民營企業如何獲得政治賦能助力綠色發展?弄通的過程要有點有面,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必須接地氣、有人氣。
三是要在讀懂、弄通的基礎上做實,做實是學習十九大的真正目的。做實就是要守規矩、聽黨話、跟黨走,就是要落地有聲,抓鐵留痕。具體到E20環境平臺,做實首先要結合自己的業務,盡最大可能從思想和行動上與黨和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使我們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產品、每一個項目都要政治正確,不一致的堅決不做,一致的重點加強;其次,要充分踐行平臺使命,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后的產業政策走勢,在我國東部與西部、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的不平衡中,在江河湖泊跨界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的探索中,在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企業的綠色轉型中,利用平臺的影響力,深度開展資源優化配置、長效機制探索和綠色發展升級研究,真正做到凝心聚力、知行合一,成為黨在環境領域的有力幫手。
未來的環境產業將不再按照西方規則出牌,今天的中國,有實力、有能力、有定力、有自信辦好自己的事。一方面,我們一定要在讀懂、弄通十九大報告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十九大報告關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政治價值與生態價值,研究預判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設計的政治邏輯和經濟邏輯;另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帶領圈層會員抓住機遇,跨界思維,主動作為,深入研究鋼鐵、化工、電力、印染、造紙等產業的綠色發展結構空間、結構布局和未來發展方向,不斷提升環境產業的政治修養和政策水平。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描繪的宏大構想,正激勵著我們闊步前行。作為有18年歷史的民營企業,我們為生逢其時而心存感激,也深感新時代的責任使命。新藍圖要有新思路和新成就,我們將始終堅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的初心使命,在黨的領導下,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盡己所能,把我們政策、產業、市場、PPP、商道和金融(財政)的六維綜合研究能力與十九大報告高度融合起來,全力服務人民、服務行業、服務股東和服務客戶。
我們的目標是做一個有使命、有責任、有信仰的環境企業。
【附】E20環境平臺十九大學習小組
傅濤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陳強 E20環境平臺顧問
中國大氣網主編
李曉佳 E20傳播中心網站運營部經理
季托 E20品牌營銷部 副經理
李偉 E20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分析師 來源:E20環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