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家人,共飲一江水。半個多世紀以來,珠海對澳供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供水量不斷提升,如今澳門近99%的原水由珠海供應,從竹仙洞水庫至澳門半島有3條供水管道,對澳日輸水量最高可達50萬立方米。
近年來,隨著澳門路氹城區新建地塊的開發,澳門總用水量進一步增加。2012年,輸水能力20萬立方米/天的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項目正式啟動,屬于粵澳合作的重點項目;2016年項目正式開工,由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建設,現已完成管道建設的70%,預計今年底將完成珠海段施工任務。
目前,珠海共擁有3條對澳供水管道,都是從竹仙洞水庫引水,經拱北進入澳門。“3條日總供水50萬噸的原水管,已不能滿足澳門日益增長的供水需求。而這種單一輸送方向的供水布局,也使得對澳供水的抗風險能力較低。”珠海水務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提升對澳供水能力迫在眉睫。為此,粵澳兩地政府將供澳第四管項目列入2011年合作協議中,要求珠澳兩地共同研究原水從橫琴方向進入澳門的可行性。
同時,原水管全部從珠海進入澳門半島,而連接澳門半島和離島的原水管輸水能力僅為1.5萬立方米/天,單靠澳門內部解決半島至離島路氹城區輸水問題難度很大。因此,從澳門供水布局安全性考慮,另建一條原水通道從橫琴方向進入澳門路氹城區,并直接作為石排灣水廠的原水來源,以解決路氹地區用水問題,同時提高其原水系統的抗風險能力,“第四條原水管建成后,預計每天輸水總量可達70萬立方米,不僅將大幅度提升對澳供水量,也優化了供澳原水管線布局,提高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保障澳門供水安全及可持續發展。”
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項目負責人章志仁告訴記者,工程建設內容分境內工程和境外工程兩部分,第一部分境內工程包括:新建廣昌泵站至掛定角DN2000管道約2.6公里,擴建20立方米/天的洪灣泵站1座,新建洪灣泵站至澳門路氹城區DN1600(過河段為DN1800)管道約12.4公里。
其中,施工難度最大的馬騮洲水道頂管管徑為1.8米,頂管長度達1174米,屬于大直徑長距離頂管,且頂管井深達到24米,地質構造復雜多變,施工精度要求極高,“在頂管井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采取了經實踐檢驗切實可行的保證井體能順利下沉的先進施工措施。克服了地質構造復雜多變,施工場地狹窄等困難,順利地完成馬騮洲水道橫琴頂管工作井下沉施工。”
與此同時,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的上游工程——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也在緊鑼密鼓推進。增建一條連接竹銀水庫至廣昌泵站的輸水管線,同時擴建相連的涵洞和泵站等設施,將西部水源安全送往珠海市東部城區和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