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未來最重要的水源工程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又取得新進展。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津溪引水工程近日已全面建成,目前進入調試、清洗、驗收階段,預計6月具備通水條件。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鎮,是我省近十年來第一個獲國家批準的大型水庫項目。工程建成后年均可向廈門供水約2億立方米,保障特區供水安全。工程由上存水庫、尚吉電站、溪口閘壩及溪口——許莊引水隧洞4部分組成。其中位于最上游的上存水庫就像一個巨大的儲水罐,把原本白白流走的龍津溪水截住,變成輸往廈門的原水。而擔負輸水任務的,正是龍津溪引水工程,也就是溪口——許莊引水隧洞。隧洞進水口位于長泰枋洋的溪口閘壩內,出水口則位于廈門集美的許莊,連通坂頭-石兜水庫。
昨日,在位于集美許莊的大山深處,石兜水庫的上游,記者看到,溪口——許莊引水隧洞出口的閘室和引水外渠都已經建成。閘室是一座紅頂小樓,用來啟閉隧洞出口的液壓閘門。從洞口的鋼閘下往里走,就進入了引水隧洞——未來原水要“走”的路。隧洞的截面是直徑3.2米的圓形,洞壁上砌上了一層厚厚的混凝土“鎧甲”。隧洞內工人們正在進行清理作業。
福建枋洋水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鐵鋼告訴記者,引水隧洞全長13.842公里,于2011年8月開始動工建設。由于當地山區特殊的水文地質情況,隧洞的施工多次遭遇塌方、涌水、巖爆以及長時間的地熱等難題,施工難度很大。在各參建單位共同努力下,2015年10月30日,溪口——許莊引水隧洞全線貫通,轉入隧洞襯砌、進出水口施工和設備安裝階段。近日,隨著出水口最后一節壓力鋼管焊接完成,引水隧洞與出口閘室成功實現對接,至此,耗時2000余天的龍津溪引水工程全線建成。
黃鐵鋼說,預計6月底隧洞就可以具備通水條件,必要時,可以在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前先行向廈門供水,進一步提高廈門用水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