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市農業局獲悉,今年我市將從糧食生產、品牌農業、加強監管、智慧農業、三產融合等五個方面發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去年以來,我市以閩西“八大珍鮮”評選為突破口,以農業科技和設施裝備為支撐,以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為保障,圍繞提高農業競爭力核心目標,緊抓“調結構、提品質、保融合、降成本、補短板”,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今年,我市將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通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效,努力實現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73萬畝以上、總產109萬噸以上;著力打造畜牧、蔬菜、果業、茶業、薯業、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重點產業,做大做強閩西“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鮮”;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監管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和農村電商發展,鼓勵龍頭企業、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業主觸網交易,提升“12316”服務與農技推廣融合水平。
與此同時,將努力新上一批、竣工一批農產品加工項目,培育農產品加工領軍型企業;全力打造“一區兩園”升級版,進一步把園區打造成政府引領、市場運作,品牌、生態、智慧農業協調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集聚區;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形成綠色農產品市場營銷網絡。此外,打造一批具有紅色歷史文化、傳統農耕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和綠色生態等閩西特色的休閑農業示范點。 來源:閩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