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記者從市科協獲悉,農業部發布了《關于表彰全國農業先進集體和個人的決定》,浦江縣農業信息中心主任潘青仙名列其中,這是金華市唯一一位全國農業先進個人。
潘青仙從事農技推廣、病蟲害測報、農產品監管和農業信息化等工作25年,立足基層,與農為友,積極傳播農業科普知識,致力構建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農業夢。

讓科普助力農業發展
1991年8月,潘青仙分配到浦江縣黃宅區農技站,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從此與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她主持或參與了10余項科研項目和農業豐收計劃的組織與實施,《金華市稻田無草害技術推廣項目》等多個課題先后獲得省農業豐收一等獎、二等獎和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2年1月,潘青仙擔任信息中心主任后,充分發揮農民信箱的作用,拓展信息服務應用領域和服務內容,積極開展“每日一助”、“農技110”信息服務活動。到2012年5月,用戶數突破8萬戶大關,居金華市首位。全縣利用農民信箱發送信件和手機短信分別累計達2.2億次和2.1億次,為農戶增收構建了有效的高速通道。新建農民信箱糧油、畜牧業務二級專用管理平臺,在生態縣建設、五水共治等縣雙重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真正使農民信箱成為了全縣宣傳工作的新平臺、“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助推器”和信息快速道。2015年,所在單位浦江縣農業局獲得2015年度全省農民信箱工作先進單位。
在潘青仙的策劃組織下,浦江縣成功舉辦了多屆網上葡萄節和網上“三農”博覽會,每年的開幕式都有科技創新。特別是通過二維碼掃描、網絡端和手機客戶端完美結合,實現智能手機與現場大屏幕的同步開幕,以葡萄為主題的抽獎和一元秒殺搶購活動使參與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2016大美浦江·生態農業推介展示會上,成功舉辦“互聯網+農業”展館活動,以實物、圖文、電子觸摸屏、投影儀、二維碼、微信平臺等為載體,全方位展示了該縣現代農業取得的成就,達到預期效果。
潘青仙重視農業科普宣傳和科技信息隊伍建設。2014年創建了《浦江現代農業》刊物,制作電子版報紙,增強科技宣傳時效,為省市農業信息網站充實內容提供了平臺和資料依據。同時加強農業門戶網站的規范化建設,增設了一周農事、政務公開、局長信箱、農業兩區、水果采摘游活動等欄目,建立網上辦事系統,鄉鎮專欄鏈接萬村聯網中的各鄉鎮分網站,使改版后《浦江農業網》真正落地為老百姓服務。她還深入基地鄉村,創新科普宣傳方式,通過信息報刊資料、網絡農科講堂、宣傳展板等,組織動員并積極參與開展農業新技術培訓、新品種推廣、新農村建設相關科普知識宣傳和科普惠農活動等,讓科普助力農業發展。
“智慧農業”助推現代農業信息化發展
潘青仙對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極發展智能農業,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截至目前,已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企業58家,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和智慧農業示范點20個,共建環境因子、小氣象站、傳感設備等18臺套,智能連棟大棚192個,智能連棟大棚面積10萬多平方米,智能化規模豬場7家,全縣12輛沼液運輸車輛安裝了定位管理系統。農業物聯網技術與視頻技術相結合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為政府監管部門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帶來了明顯的應用效果。
潘青仙主持建成浦江縣現代農業地理信息管理系統項目,做好浦江縣農業電子政務內網建設,搭建了現代農業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平臺,完成了“兩區一田”整理錄入和上圖入庫等工作。主持建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平臺建設》信息化建設項目, 建立了浦江縣農產品質量監管系統和農產品質量準出系統,為浦江葡萄二維碼追溯工作、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示范縣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申報開展了浙江省農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設任務--《金華市浦江縣農業地理信息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并作為浦江縣農業局“四個全面”對接項目。目前已完成了縣級農業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創建浦江現代農業數據大中心,實現浦江農業政務、監管、服務“三位一體”,有效促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申報開展并啟動了農業部農業信息化進村入戶試點縣建設項目,有效解決農業信息“最后一米”問題。 來源:金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