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星消息(信息員 占勝、焦銘)從許昌市有城市公共供水開始,供、需雙方的貿易結算就實行的是總表制的管理方式,即城市供水基本上都是一棟樓房一塊總水表(安在樓房外),然后每家每戶一塊分水表(安在每戶家中)。按照規定,總水表以外管道產權歸供水企業,總水表以內管道產權歸樓房居民。因此,供水企業收繳水費都是按照總水表用水量收取,而不是針對每塊分水表用水量對每戶收取。這種管理方式是以住房公有化為基礎的、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至今已有了四十多年的歷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的推進和完善,它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也日漸顯露出來。
近幾年,在許昌水司供水服務中心三來(來人、來電、電信)接待中,比較突出的和棘手的問題大多是有關自來水貿易糾份,他們常常是怒氣沖沖而來,帶著疑惑而去。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表內管線跑、冒、滴、漏所造成嚴重損耗、內部管理不善、有人不正當用水(如偷水)等原因,致使總水表用水量與分水表用水量之和不符,而多出的自來水費用則由居民來分攤,這樣折合下來,使得最后居民所繳水費價格要比政府定價高出很多,有的用戶甚至因此拒交水費。這樣不但影響了供、需雙方正常的貿易結算,還造成鄰里不睦,家庭負擔加大。如今,隨著自來水“一戶一表”工作的全面展開,這些為人們所頭痛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所謂“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就是取消總水表,將用戶分水表全部安裝在樓房外面,集中在一個表井里,由供水企業直接抄表到戶(不入戶),各用戶的用水量單獨核算,不用再擔心可能出現多余的不合理的水費了。這樣做一是有利于供需雙方的貿易結算;二是解決了總表和各分表數差異引起的鄰里以及用戶與自來水公司之間的矛盾;三是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增強了透明度;四是解決了入戶抄表擾民現象,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
許昌水司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推行供水服務承諾制度,就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著手思考如何解決總表制所帶來管理弊端。當時,在我國絕大多數城市還在繼續實行傳統的供水貿易結算方式的情況下,于2000年率先開始償試水表安裝和改造的新途徑、新方式,開始戶表改造的試點工作,初步摸索出適合中原地區的戶表改造模式。
2001年,以總經理張懷軍、黨委書記王進忠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伊始,就提出將戶表改造和安裝作為城市供水民心工程之一,列入議事日程。在該水司積極呼吁下,當年10月,許昌市人民政府批轉《建委關于推行城市供水一戶一表抄表到戶實施意見的通知》(許政〔2001〕88號),正式在許昌市全面啟動一戶一表工程?!锻ㄖ?,凡在城市規劃區供水管網服務區域范圍內,新建住宅樓必須按“水表出戶,一戶一表,抄表到戶”的要求進行給水管線和表位設計,工程竣工后必須經供水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供水;對于在建未竣工的住宅,須按“一戶一表、抄表到戶”的要求,改造驗收后方可供水;對老住宅樓按整棟樓或一個單元所有住戶集體申請,分別立戶,水表出戶,一戶一表,費用分攤,實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由供水部門抄表到戶。對不申請或不愿改造的,仍延續原來的供水管理模式。對該水司來說,重點是對已建住宅樓房進行戶表改造。
本著“積極、穩妥、規范、有序”的原則,按照小規模試點、大規模推進的步驟,該水司首先在市物資局和前進路國稅局開始“一戶一表、水表出戶”改造工程,廢除了總水表供水管理的舊方式,滿足了用戶準確計量的要求,回訪結果表明,用戶普遍反映良好。隨后即開始大規模地推進,截止目前已對許昌市大約28000多戶居民進行了戶表改造,對改造后的用戶總公司實施了抄表到戶。
常言說“萬事開頭難”。為了開好頭,起好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一戶一表”的改造任務,該水司做了深入細致的研究部署,制定出了統一的施工標準、服務規范、獎懲措施,從施工安裝、清潔現場到敲門入戶、保護居民物品、工藝美觀等方面一一做出詳盡規定。
根據許昌市人民政府批轉《建委關于推行城市供水一戶一表抄表到戶實施意見的通知》、市物價局《關于對自來水居民用戶“一戶一表”改造費用標準的批復》及隨后河南省下發的《住宅供水“一戶一表,計量出戶”設計和安裝技術規程》,制定出臺了相應的安裝技術規范,以及與之配套的管理辦法、抄表收費管理制度、改造費用標準等一整套切實可行的運作方案,規范了工程設計、施工安裝、竣工驗收、用戶回訪等環節,確保一戶一表改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為了確保工程改造的質量,該水司從營業處、工程公司的施工隊伍中挑選業務素質高、技術過硬的骨干力量,組成一戶一表安裝工程隊。在改造過程中,嚴格按照“改造不斷水”的要求,采取避開高峰供水、無償為用戶提供臨時用水的辦法,早來晚走,讓居民在接受改造的同時,保證了用戶的正常用水。為使“一戶一表”更富人性化,該水司提出室內管線走向、位置尊重用戶意見,管線安裝要求美觀、方便,工程采取球墨鑄鐵管、鋁塑管、PP-R、PE、UPVC管等國家推薦的、環保的新型管材。
群眾支持是民心工程順利開展的基礎,許昌水司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服務的最高標準。在“自愿申請,費用自理”的基礎上,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憂、辦實事,逐步完善戶表改造有關工作標準,印制《供水服務知識手冊》,在供水服務中心設立咨詢服務臺等,大力宣傳一戶一表帶來的好處,并實地接受用戶咨詢、現場辦理申請,申請、設計、安裝、收費做到一個窗口對外,實施一條龍服務,盡最大努力方便用戶,以此取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紤]到有些用戶的承受能力和實際困難,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如對特困用戶,持有效證明,可以給予適當的照顧減免。
針對2002年冬天受到寒流的影響,部分居民的管道及表箱由于位于室外,造成水管被凍的問題,該水司重新優化了改造工藝,并提出給水管穿上厚棉衣,對保溫措施達不到要求的用戶水管再增加五層保暖措施,即在PVC管外面用成形巖棉包裹;用塑料薄膜纏繞;再用玻璃絲布纏繞;外面刷玻璃鋼漆;在進戶管處打10-12cm擴孔進行深保暖,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在不斷探索中,考慮到冬季溫差大、氣溫低,又改進了統一的安裝模式,各分戶水管全部走室內,避免了水管凍壞給居民造成的不便。
在戶表改造過程中,總經理張懷軍始終關注著工程進展情況,從改造工藝、改造流程、材質的選擇、現場規范管理、回訪用戶等方面嚴格要求,不時到施工工地現場了解、指導工作,提出要把該項工作上升到民心工程的高度來做,不僅僅是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還要做到優質、高效、文明,通過戶表改造,讓周到細致的供水承諾服務進入千家萬戶。
“一戶一表”是今后城市供水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既便于供水企業的統一管理,也與今后進行改革實施階梯式水價相適應的。但戶表改造畢竟是一項艱巨復雜、曠日持久的工程,不但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還要在改造過程中不斷汲取、總結經驗,提高工藝技術和文明施工水平,推行人性化服務,實現企業、用戶、社會的多贏局面,從而打消“戶表改造”好曲難唱的顧慮,最終達到讓政府放心、使群眾滿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