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城管局排水處了解到,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供萬華工業園再生水工程項目已經簽訂供水意向書,再生水很快將成為城市有效的“第二水源”,滿負荷運轉后,每年可節約水資源3000萬噸。
現場探訪 再生水純凈度堪比自來水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通過地下通道,記者走進污水處理車間,門口三個試管瓶就讓人對污水處理能力一目了然,原水瓶中裝著黑乎乎的污水,經過處理進行排海的水已經清澈見底,經過RO反滲透處理過的水表面上看起來跟自來水一樣。
“經過反滲透處理的水,就是再生水。”市城管局排水管理處運行科副科長劉曉軍告訴記者。套子灣污水處理二期工程采用國內先進的MBR工藝,污水處理過程智能化,生物脫氮除磷原理與膜生物反應器技術相結合,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脫氮除磷效率高,污水處理更加徹底,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而再生水是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反滲透處理,水質達到工業用水水質及城市雜用水水質的標準,可用于工業冷卻以及綠化。再生水設施二期工程的再生水設施建設規模為4萬噸/日,土建按遠期10萬噸/日建設。
在再生水處理車間,記者看到,一排排反滲透處理設備整齊排列,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在設備中流淌,出來之后,清澈如同溪水一般。通過反滲透設備處理后,可有效去除水中的COD、NH4-N、溶解性總固體以及鹽分等產生影響的物質,去除率在95%以上。
“再生水用于工業,有些企業對水質要求很高。”劉曉軍說,再生水管道也會全程高標準建設,全天候接受用水企業的監測,確保水質始終如一,不會出現二次污染的情況。
7月開建 每年最多節約水資源3000萬噸
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和談判,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供萬華工業園再生水工程項目已經簽訂供水意向書。根據意向書,再生水項目計劃今年7月開工建設,2018年6月份完工投產。
劉曉軍介紹,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供萬華工業園再生水工程項目擬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反滲透的再生水生產規模達到5萬噸/日,并配套建設44公里的DN1200輸水管線;二期工程在套子灣污水處理廠新建5萬噸/日反滲透處理設施。估算工程總投資52876.05萬元。項目建成后,套子灣污水處理廠將新增10萬噸/日工業再生水生產能力,并架起跨越芝罘區、福山區、開發區的城市再生水輸水主干管,在滿足萬華工業園工業用水的同時,可為管道沿線企業、單位提供設備冷卻、道路灑水、綠化用水、建筑施工、洗車服務等再生水供應。項目達到滿負荷運行后,每年可為我市節約水資源約3000萬噸(相當于門樓水庫庫容量的十分之一),可有效緩解目前用水緊張局面,實現污水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對于提升我市可持續發展空間、改善我市水生態環境和增強民生保障等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為將該項目打造成煙臺市PPP項目示范樣板工程,市城管局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相關政策,積極與市相關部門溝通對接。目前,該項目建議書、再生水管道規劃路徑已獲批復,項目的順利推進得到了市發改、財政、規劃、土地、環保等部門及芝罘區、開發區、福山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城管局將加快開展環評、節能、規劃選址、土地預審、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和PPP項目實施方案及招投標等前期工作,確保日期開建和完工。
零突破 再生水樣板效應開啟“互利共贏”模式
再生水用于萬華工業園,讓煙臺大規模再生水利用實現了“零突破”,而這種突破正在顯現樣板效應。
排水處已開始對芝罘區、開發區等管線沿途潛在用水大戶進行宣傳走訪,引導更多的用水戶投入到使用再生水的行動中,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很多用水大戶都比較感興趣,但是還處于觀望階段,萬華用上再生水之后,相信會起到很好的樣板效應。”劉曉軍說。
做好再生水利用對我市實現水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改善水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再生水價格較自來水更為便宜,可降低再生水用戶的生產成本。因此,再生水利用不僅前景廣闊,而且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為加快再生水利用,市城管局科學謀劃,計劃建設以套子灣污水處理廠為中心、向東輻射芝罘區、向西輻射福山區和開發區和以辛安河污水處理廠為中心輻射高新區和萊山區的再生水利用主干網。通過再生水設施的不斷完善,不斷提升再生水的利用規模。同時,在項目運營方面,不斷創新思路,擬采用PPP模式,通過股權合作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投入項目建設,這不僅可以提高資金效率,盤活固定資產,而且可以實現政府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的“互利共贏”模式。 來源:水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