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綜合管廊是關乎城市安全的“生命線”。記者昨日獲悉,《合肥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2016—2030)》、《加快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實施意見》已獲市政府第80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根據規劃,到2020年,合肥市將規劃建設94.17公里綜合管廊,到2030年將達到397.8公里(含纜線管廊121.3公里)。
去年4月,合肥市成功獲得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資格,在高新區拓展區、新站高新區少荃湖片區和肥西縣產城融合示范區分別試點建設綜合管廊20.29公里、24.45公里和13.58公里,建設總里程58.32公里,試點項目計劃2017年建成,于2018年投入運營。
根據《實施意見》,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在地下管線普查的基礎上,組織編制綜合管廊工程規劃。其中,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必須高起點、高標準同步規劃建設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軌道交通建設、地下空間開發、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棚戶區改造等,統一規劃建設綜合管廊。目前尚不具備建設條件的,要為綜合管廊預留規劃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原則上實行除雨水以外的規劃管線全部入廊。
在運營管理方面,管廊運營監管單位要制定綜合管廊運營管理辦法,加強監督和考核,建立運營不達標懲罰、清退制度。同時,綜合管廊信息還將納入合肥市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綜合管廊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據了解,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進入綜合管廊的地下管線權屬單位,應繳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
另外,在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合肥市將推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投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綜合管廊,建立起多元化投資體制。并采取風險分擔、利益共享、公開透明、誠信守約等基本原則選擇合作單位,通過特許經營、財政補貼、貸款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科學合理引入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和運營綜合管廊,探索建立“共建共管”的良性合作模式。 來源:合肥日報
去年4月,合肥市成功獲得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資格,在高新區拓展區、新站高新區少荃湖片區和肥西縣產城融合示范區分別試點建設綜合管廊20.29公里、24.45公里和13.58公里,建設總里程58.32公里,試點項目計劃2017年建成,于2018年投入運營。
根據《實施意見》,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在地下管線普查的基礎上,組織編制綜合管廊工程規劃。其中,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必須高起點、高標準同步規劃建設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軌道交通建設、地下空間開發、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棚戶區改造等,統一規劃建設綜合管廊。目前尚不具備建設條件的,要為綜合管廊預留規劃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原則上實行除雨水以外的規劃管線全部入廊。
在運營管理方面,管廊運營監管單位要制定綜合管廊運營管理辦法,加強監督和考核,建立運營不達標懲罰、清退制度。同時,綜合管廊信息還將納入合肥市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綜合管廊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據了解,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制度,進入綜合管廊的地下管線權屬單位,應繳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
另外,在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合肥市將推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投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綜合管廊,建立起多元化投資體制。并采取風險分擔、利益共享、公開透明、誠信守約等基本原則選擇合作單位,通過特許經營、財政補貼、貸款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科學合理引入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和運營綜合管廊,探索建立“共建共管”的良性合作模式。 來源: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