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開始,赤峰市在全市10個旗縣區開展實施了“節水增糧行動”項目,通過四年的實施,充分發揮出了膜下滴灌節水灌溉示范推廣作用,項目區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顯著增加,得到了項目區群眾的好評。
一、投資完成情況
2012-2015年,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資710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2600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14200萬元,市財政配套3550萬元,旗縣區財政配套3550萬元,自籌資金7100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7100萬元。
二、項目完成情況
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四年共完成“節水增糧行動”項目71萬畝,項目全部按計劃實施噴微灌溉(以膜下滴灌為主)。計劃新打配機電井1309眼,實際完成1309眼;計劃修復配套舊井1000眼,實際完成1000眼;計劃架設輸變電線路382.45公里,實際完成382.45公里;計劃埋設地下輸水管道4199.44公里,實際完成4199.44公里,;計劃改良土壤12.68萬畝,實際完成12.68萬畝;計劃修筑機耕道路643.72公里,實際完成643.72公里,計劃營造防護林0.06萬畝,實際完成0.06萬畝。
三、效益情況
項目區全部實現了預期的效益目標,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1萬畝,年節約水量8298.45萬立方米,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0.9萬畝,增加機耕面積0.4萬畝,擴大良種種植面積2.94萬畝,新增糧食產量9471.51萬公斤,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戶108125戶,直接受益農業人口384490人,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民純收入增加總額14939.63萬元。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政府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全市重點項目進行專項推進考核,市、縣級配套資金足額到位,每年都抽時間專門深入每個項目區進行檢查指導,對項目區建設和未來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在具體工作落實中,項目鄉鎮班子和村班子各明確到人,農業開發項目專職負責人,負責農開項目的協調、管理、監督等事宜。農發辦、承建單位、項目所在地區責任清楚、關系順暢,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二)加強制度建設,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在堅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項目監理制、政府采購制、逐級報賬制等基礎上,完善了契約化管理制度,明確各級管理職責;工程驗收責任制度,完善驗收主程序;工程建設操作規程,細化了建設標準環節;物資臺賬管理制度,理清了物資收付明細。結合市旗實際制定了項目區各項工程的具體管理辦法和技術操作規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責權明晰的制度管理體系。
(三)加強項目庫及項目前期建設。高度重視立項前期工作,首先對項目區的現狀進行系統摸排,增加實地勘察設計時間,組織專門規劃設計小組會同設計部門進行詳細規劃設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加強與項目區村班子、項目區鄉鎮政府溝通,使工程設計要求和群眾意愿盡量達到統一。通過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施工方案,為水利設計院進一步完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加強項目申報的社會宣傳,通過印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申報指南》,加強了群眾對農業開發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在選項立項方面,嚴把選項立項關,從全市著眼,根據各旗縣區、蘇木鄉鎮上報項目。由市農業開發辦實地踏察,綜合分析,橫向比較,從水土資源、開發潛力、集中連片、領導重視程度、群眾積極性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擇優選項,競爭立項,從中擇優選取。
(四)注重工作實效,嚴格工程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強化了監督責任,責任落實到人,嚴格驗收管理,堅持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同時加強了日常監管環節,充分發揮監理作用,在施工中監督及時到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一是整個工程施工現場由村民代表監督、村民代表不滿意的,不予驗收;二是確定工程關鍵環節,無論開工還是關鍵環節,施工單位必須向農開辦匯報,實行分步驗收,驗收一步實施一步;三是整個監督過程都留有圖像資料,保證工程質量有據可查。堅持高標準設計,高標準監管,高標準驗收,保證了農發工程效益的最大發揮。目前赤峰市農發工程均正常發揮作用。
(五)加強項目資金管理,抓好抓實招投標工作。加強項目資金的預算,按農業開發工作程序,招標前進行工程預算評審。同時做好工程發包和材料采購工作,嚴把程序關。在工程招投標工作上,公開透明,規避各種風險點。嚴格執行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制度。
(六)接受群眾監督,操作公開透明。項目實施前,將項目建設資金、建設內容、主要工程及數量、財政資金及農民籌資投勞的使用計劃與項目區主要領導及群眾溝通,項目竣工驗收后,通過修建標志牌、公示欄,向項目區群眾公布工程內容及投資情況,全程尊重群眾意見,體現了公開、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則。
(七)實施科技推廣,搞好科技培訓。近年來,土地項目多數在牧區,牧民的農業生產水平較低,鑒于此,節水增糧項目雖然沒有科技推廣資金,聯合項目區鄉鎮,委托托市農業局科技推廣站,對項目區群眾進行農業科技示范培訓。重點對農牧民進行膜下滴灌技術、新的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和適宜本地區種植的新品種進行培訓。從實踐上看,農業科技推廣在推動種植業水平、品種、耕作模式上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八)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更多節水模式
赤峰市地域遼闊,處干旱半干旱地區,全年無霜期較短,南北溫差較大。是作物的生長季節,播種季節在每年的4月25日開始,秋收季節在9-10月1日前后。為施工單位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本著統籌規劃的總體目標,讓群眾在第二年春季就能澆地,首先施工主體工程,即電力工程、水源井工程、地埋管路工程。三項工程,必須在秋冬季節完成。第二年春播前,完成的工程有管路試水、水泵及過濾器安裝調試等項工作,并能夠運行灌溉。春播后完成井房砌筑工程。達到單項工程施工無縫對接,整體工程擺布有序,科學合理的施工工期。
(九)建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凸現。“節水增糧行動”項目的實施,徹底改變了赤峰地區傳統落后的“靠天吃飯”、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目前各項工程已經完成并投入使用,運轉正常,效果良好。對比以往大水漫灌方式節約勞動力70%,節約水資源及電費40%以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準備積極探索改進節水灌溉方式,因地制宜,宜滴則滴,宜噴則噴,宜灌則灌.通過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國家的節水精神和群眾的即得利益和思想認識水平不接軌,在項目落實中,存在著群眾關系協調難的問題。目前,地區不同對膜下滴灌認識也不一樣,尤其在水源好、地塊平坦的地區,膜下滴灌落實難度較大,有的沙土地區,防沙較難,不適宜現有膜下滴灌技術,加之地膜污染嚴重、統一施肥組織難,應加強膜下滴灌的技術改進,積極嘗試降解膜、厚膜、淺埋滴灌管等方式。在下一步工作中因地制宜設計灌溉方式。
二是從項目建成以后我們回訪、調查,農業糧食增產能力明顯提高,廣大的農牧民對建設項目的認可度評價還是較高的,主要體現在增產、省工上,減輕了群眾勞動力的投入。但是,就地面滴灌節水物資的投入上還存在著問題,除了第一年項目無償給予投入外,第二年以后,群眾還是沒有積極性購買地面節水灌溉物資,形成了較大面積不能夠持久的實施滴灌節水工程措施。出現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現象,這對于赤峰市農業灌溉用水的持久利用留下隱患。
三是耕地殘膜污染嚴重。耕地殘膜污染已形成當今農業生態環境的公害,無論是薄膜還是超薄膜,在某種程度上,過量使用農膜造成的危害已遠遠超過了化肥、除草劑和農藥。一是農膜降解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每年使用農膜40%殘存在耕作層中,無法回收的碎地膜,造成白色塑料污染;二是焚燒農膜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焚燒農膜會釋放有害物質,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心健康。常聽老百姓所說,“土地不打糧”。就是說明現在的覆膜生產方式,無論覆膜何種農作物,所有耕地都有殘膜,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土壤肥力大大下降,致使農作物減產。
六、政策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氛圍。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等新聞媒體和通過發放宣傳單、辦培訓班、召開動員大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的重要意義,讓更多的農民意識到實施節水增糧行動,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解決水資源瓶頸制約的根本途徑,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建立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同時調動農民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營造一個“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節水增糧、增糧增收”的輿論氛圍。
二是加強項目庫建設。首先是高標準嚴要求充實項目庫建設,提前做好項目前期基礎材料準備工作,提前征求好群眾意見,充分進行項目可行性論證。其次是做好未建項目土地普查,爭取將未建土地全部納入項目庫。
三是科學合理規劃,提倡量力而行。在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區選址上,本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一是考慮到地理環境及經過多年建設,集中連片土地已基本治理完成等因素,建議每個項目區建設規模不低于3000畝;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實施項目以后,實施土地流轉的項目區,通過種糧大戶經營的耕地,膜下滴灌保持率高,節水效果好。
四是完善質量保障措施。農業開發建設項目,涉及面廣、建設規模大、施工期短。加強工程效益和工程質量的管理,在管理機制和管理方法上下功夫,圍繞工程效益抓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就如何確保工程質量,銜接好各單項工程的關系,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求施工單位設立質量監督機制,指定專人負責質量自檢,依托監理單位,配備現場監理,明確監理人員質量終身負責制,依托質量管理體系,從“嚴”字上做起,達到有責必究,責任到人。
通過四年多的不懈努力,赤峰市農業綜合開發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還有許多差距和不足,與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要求比,與農民對不斷增加收入的期望比,仍然存在規模不大、投入不足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赤峰市將認真落實國家關于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政策措施,積極爭取上級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的更大支持,使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一、投資完成情況
2012-2015年,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資710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42600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14200萬元,市財政配套3550萬元,旗縣區財政配套3550萬元,自籌資金7100萬元,其中投工投勞折資7100萬元。
二、項目完成情況
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四年共完成“節水增糧行動”項目71萬畝,項目全部按計劃實施噴微灌溉(以膜下滴灌為主)。計劃新打配機電井1309眼,實際完成1309眼;計劃修復配套舊井1000眼,實際完成1000眼;計劃架設輸變電線路382.45公里,實際完成382.45公里;計劃埋設地下輸水管道4199.44公里,實際完成4199.44公里,;計劃改良土壤12.68萬畝,實際完成12.68萬畝;計劃修筑機耕道路643.72公里,實際完成643.72公里,計劃營造防護林0.06萬畝,實際完成0.06萬畝。
三、效益情況
項目區全部實現了預期的效益目標,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1萬畝,年節約水量8298.45萬立方米,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0.9萬畝,增加機耕面積0.4萬畝,擴大良種種植面積2.94萬畝,新增糧食產量9471.51萬公斤,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戶108125戶,直接受益農業人口384490人,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民純收入增加總額14939.63萬元。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政府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全市重點項目進行專項推進考核,市、縣級配套資金足額到位,每年都抽時間專門深入每個項目區進行檢查指導,對項目區建設和未來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在具體工作落實中,項目鄉鎮班子和村班子各明確到人,農業開發項目專職負責人,負責農開項目的協調、管理、監督等事宜。農發辦、承建單位、項目所在地區責任清楚、關系順暢,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二)加強制度建設,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在堅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項目監理制、政府采購制、逐級報賬制等基礎上,完善了契約化管理制度,明確各級管理職責;工程驗收責任制度,完善驗收主程序;工程建設操作規程,細化了建設標準環節;物資臺賬管理制度,理清了物資收付明細。結合市旗實際制定了項目區各項工程的具體管理辦法和技術操作規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責權明晰的制度管理體系。
(三)加強項目庫及項目前期建設。高度重視立項前期工作,首先對項目區的現狀進行系統摸排,增加實地勘察設計時間,組織專門規劃設計小組會同設計部門進行詳細規劃設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加強與項目區村班子、項目區鄉鎮政府溝通,使工程設計要求和群眾意愿盡量達到統一。通過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施工方案,為水利設計院進一步完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加強項目申報的社會宣傳,通過印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申報指南》,加強了群眾對農業開發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在選項立項方面,嚴把選項立項關,從全市著眼,根據各旗縣區、蘇木鄉鎮上報項目。由市農業開發辦實地踏察,綜合分析,橫向比較,從水土資源、開發潛力、集中連片、領導重視程度、群眾積極性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擇優選項,競爭立項,從中擇優選取。
(四)注重工作實效,嚴格工程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強化了監督責任,責任落實到人,嚴格驗收管理,堅持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同時加強了日常監管環節,充分發揮監理作用,在施工中監督及時到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一是整個工程施工現場由村民代表監督、村民代表不滿意的,不予驗收;二是確定工程關鍵環節,無論開工還是關鍵環節,施工單位必須向農開辦匯報,實行分步驗收,驗收一步實施一步;三是整個監督過程都留有圖像資料,保證工程質量有據可查。堅持高標準設計,高標準監管,高標準驗收,保證了農發工程效益的最大發揮。目前赤峰市農發工程均正常發揮作用。
(五)加強項目資金管理,抓好抓實招投標工作。加強項目資金的預算,按農業開發工作程序,招標前進行工程預算評審。同時做好工程發包和材料采購工作,嚴把程序關。在工程招投標工作上,公開透明,規避各種風險點。嚴格執行招投標和政府采購制度。
(六)接受群眾監督,操作公開透明。項目實施前,將項目建設資金、建設內容、主要工程及數量、財政資金及農民籌資投勞的使用計劃與項目區主要領導及群眾溝通,項目竣工驗收后,通過修建標志牌、公示欄,向項目區群眾公布工程內容及投資情況,全程尊重群眾意見,體現了公開、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則。
(七)實施科技推廣,搞好科技培訓。近年來,土地項目多數在牧區,牧民的農業生產水平較低,鑒于此,節水增糧項目雖然沒有科技推廣資金,聯合項目區鄉鎮,委托托市農業局科技推廣站,對項目區群眾進行農業科技示范培訓。重點對農牧民進行膜下滴灌技術、新的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和適宜本地區種植的新品種進行培訓。從實踐上看,農業科技推廣在推動種植業水平、品種、耕作模式上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八)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更多節水模式
赤峰市地域遼闊,處干旱半干旱地區,全年無霜期較短,南北溫差較大。是作物的生長季節,播種季節在每年的4月25日開始,秋收季節在9-10月1日前后。為施工單位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本著統籌規劃的總體目標,讓群眾在第二年春季就能澆地,首先施工主體工程,即電力工程、水源井工程、地埋管路工程。三項工程,必須在秋冬季節完成。第二年春播前,完成的工程有管路試水、水泵及過濾器安裝調試等項工作,并能夠運行灌溉。春播后完成井房砌筑工程。達到單項工程施工無縫對接,整體工程擺布有序,科學合理的施工工期。
(九)建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凸現。“節水增糧行動”項目的實施,徹底改變了赤峰地區傳統落后的“靠天吃飯”、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目前各項工程已經完成并投入使用,運轉正常,效果良好。對比以往大水漫灌方式節約勞動力70%,節約水資源及電費40%以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準備積極探索改進節水灌溉方式,因地制宜,宜滴則滴,宜噴則噴,宜灌則灌.通過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國家的節水精神和群眾的即得利益和思想認識水平不接軌,在項目落實中,存在著群眾關系協調難的問題。目前,地區不同對膜下滴灌認識也不一樣,尤其在水源好、地塊平坦的地區,膜下滴灌落實難度較大,有的沙土地區,防沙較難,不適宜現有膜下滴灌技術,加之地膜污染嚴重、統一施肥組織難,應加強膜下滴灌的技術改進,積極嘗試降解膜、厚膜、淺埋滴灌管等方式。在下一步工作中因地制宜設計灌溉方式。
二是從項目建成以后我們回訪、調查,農業糧食增產能力明顯提高,廣大的農牧民對建設項目的認可度評價還是較高的,主要體現在增產、省工上,減輕了群眾勞動力的投入。但是,就地面滴灌節水物資的投入上還存在著問題,除了第一年項目無償給予投入外,第二年以后,群眾還是沒有積極性購買地面節水灌溉物資,形成了較大面積不能夠持久的實施滴灌節水工程措施。出現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現象,這對于赤峰市農業灌溉用水的持久利用留下隱患。
三是耕地殘膜污染嚴重。耕地殘膜污染已形成當今農業生態環境的公害,無論是薄膜還是超薄膜,在某種程度上,過量使用農膜造成的危害已遠遠超過了化肥、除草劑和農藥。一是農膜降解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每年使用農膜40%殘存在耕作層中,無法回收的碎地膜,造成白色塑料污染;二是焚燒農膜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焚燒農膜會釋放有害物質,嚴重危害著人類的身心健康。常聽老百姓所說,“土地不打糧”。就是說明現在的覆膜生產方式,無論覆膜何種農作物,所有耕地都有殘膜,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土壤肥力大大下降,致使農作物減產。
六、政策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輿論氛圍。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等新聞媒體和通過發放宣傳單、辦培訓班、召開動員大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的重要意義,讓更多的農民意識到實施節水增糧行動,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解決水資源瓶頸制約的根本途徑,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建立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同時調動農民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營造一個“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節水增糧、增糧增收”的輿論氛圍。
二是加強項目庫建設。首先是高標準嚴要求充實項目庫建設,提前做好項目前期基礎材料準備工作,提前征求好群眾意見,充分進行項目可行性論證。其次是做好未建項目土地普查,爭取將未建土地全部納入項目庫。
三是科學合理規劃,提倡量力而行。在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區選址上,本著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一是考慮到地理環境及經過多年建設,集中連片土地已基本治理完成等因素,建議每個項目區建設規模不低于3000畝;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實施項目以后,實施土地流轉的項目區,通過種糧大戶經營的耕地,膜下滴灌保持率高,節水效果好。
四是完善質量保障措施。農業開發建設項目,涉及面廣、建設規模大、施工期短。加強工程效益和工程質量的管理,在管理機制和管理方法上下功夫,圍繞工程效益抓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就如何確保工程質量,銜接好各單項工程的關系,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求施工單位設立質量監督機制,指定專人負責質量自檢,依托監理單位,配備現場監理,明確監理人員質量終身負責制,依托質量管理體系,從“嚴”字上做起,達到有責必究,責任到人。
通過四年多的不懈努力,赤峰市農業綜合開發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還有許多差距和不足,與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的要求比,與農民對不斷增加收入的期望比,仍然存在規模不大、投入不足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赤峰市將認真落實國家關于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政策措施,積極爭取上級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的更大支持,使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