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水務部門在工程規劃設計上,統籌考慮灌溉水源、地勢地貌、作物種植、產業布局等綜合因素,把高效節水與脫貧攻堅、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認真復核項目區基礎條件,將土地規模集中經營、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群眾意愿和節水效益作為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實施的先決條件,嚴格水資源管理,努力做到高起點規劃、規模化發展,科學合理確定灌溉方式及工程布局,優化工程設計方案。
張掖各縣區均成立了項目建管處,認真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項制度”。嚴格履行招投標程序,實行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模式,所有項目均在張掖市交易中心進行公開招標,做到公正、公開、透明。嚴格執行監理各項規定,加強對高效節水工程監理的監督檢查,切實履行監理“三管三控一協調”的職責,強化合同管理,項目法人在與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簽訂合同時,明確質量標準和質量責任,實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張掖市要求項目法人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質量負總責,實行施工單位保證,監理單位控制和政府部門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系,對工程規模、效益、質量、投資進行嚴格控制,按設計要求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市縣質量監督部門加大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工地,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和抽查,及時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確保工程質量。
工程建設過程中,張掖市水務部門在項目區設立公示牌,對項目的基本情況發布公示公告,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將項目片區“四至坐標”錄入“甘肅省高效節水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得隨意調整項目建設地點和高效節水灌溉形式等,對確需調整變更的,按相關管理辦法變更,并及時更新信息。
張掖市充分發揮財政、審計、檢察、監察等監管部門的監督作用,今年,市政府組織督查考核局和水務局組成聯合督查組對水利重點工程質量、進度和資金進行專項督查;市上審計部門對已經實施的高效節水項目分年度進行專項審計,特別是對變更項目進行重點審計監管;水利部、黃委會和省水利廳稽查組對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進行全面稽查;通過運用以上綜合措施,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確保項目資金安全,著力打造陽光工程、廉潔工程。
在項目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張掖市選擇以土地流轉經營大戶或大型農場主、農民用水者協會、公司+農戶等管理模式,明確產權歸屬,實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項目建設完成并驗收合格后,簽訂工程管護移交協議書,建立臺賬,落實管護責任,并接受各級水管機構和群眾的監督;從而探索一種符合地域特點和作物特性的灌溉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運行管理制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