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發展速度加快,地下排水管網的建設和管理滯后,內澇、二次污染等現象屢見不鮮,給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隱患和不安。東莞一家企業瞄準了這個行業痛點,與中科院等多個單位強強聯手,推出“互聯網+智能管網”,填補智慧城市建設地下部分的智能空白,給海綿城市的綠道綠地建設提供技術和材料,有望從此開啟城市給排水工程建設管理新模式。
近日,由東莞市中科云智產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及廣東中科華冉智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互聯網+智能管網”項目路演及技術研討會在東莞松山湖召開。市科技局、環保局、水務局、中科院云計算中心、東莞實業、東清公司、東莞證券直投、清大創投、中科融易、等來自科技、環保、水務、智能制造、創投等領域以及深圳市政設計院、同濟大學設計院、中南、西南、西北、東北等設計院東莞分院以及東莞建工集團、華坤建設等工程設計施工等單位的專家共80多人出席本次路演及技術研討活動。
地下智能產品重磅亮相
在路演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廣東中科華冉智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汪勝對“互聯網+智能管網”項目進行介紹。
據介紹,該項目共推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加肋纏繞智能排水管、鋼絲網骨架(HDPE)孔網透水智能管(HDPE孔網透水智能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智能檢查井等三大產品,把管、井、網結構融為一體的物聯網監測傳感裝置+電力載波傳輸網絡+云架構互聯網平臺能感知遍布城市的地下給排水管網的運營情況,并采集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分析和挖掘,對城市的規劃、水務、應急、交通、環保、疾控等領域提供數據服務,智能化監管給排水系統。
記者在項目路演及研討會現場看到,來自該領域的領導專家以及創投機構負責人對項目進行研討評估。中科院云計算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寧看來,該項目為城市給排水規劃設計提供建模參考,為城市內澇提前預警及事故決策,預防和及時修復污水管網滲漏二次污染地下水、監察企業偷排污水,生活污水分析協助疾控預防安全保障方面均可應用。
據汪勝介紹,公司是創建在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等一系列巨大產業浪潮與產業政策推動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技術與資本的綜合優勢,大力推動物聯網技術在地下管網領域應用,提高地下給排水管網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應用水平,為傳統的城市給排水管網的工程建設與管理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構建并引領城市給排水工程的建設管理新模式。
“互聯網+智能管道”新模式前景廣闊
中科院等多方聯手共同打造新產品
公司創始人汪勝,畢業于中山大學,在給排水行業基層做起,一干15年,涉及技術、營銷、工程設計、施工等領域,收獲很大,也看到了這個行業存在的一些痛點,正基于此他北上南下求師問教,在劉寧導師的直接領導和參與下,與中科院強強聯手,組織團隊人員通過無數次實況模擬實驗,終于小有成果,于是在2015年12月正式成立公司全力布局“互聯網+智能管網”項目。公司是由中科院云計算中心中科云智國家級孵化器培育,并由其旗下企業廣東中科國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東莞中科華冉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三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集產學研銷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公司結合中科院云計算中心在互聯網、大數據與三丁科技在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技術優勢,以及華冉控股在給排水管網、資本領域的技術和業務優勢,強強聯合共同打造。汪勝介紹,公司秉持以科技研發和文化引領為主軸,肩負著讓“天更藍,水更清”的使命,誓做地球生態環境的衛士。
路演活動現場,汪勝代表公司與廣東東日環保有限公司、武漢越洋管業有限公司、深圳家美樂建材集團、廣西致嘉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簽訂購銷、合作、經銷協議,其中購銷金額達2000多萬元。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