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要求,到2020年,我國農田有效灌溉率要達到55%,節水灌溉率要達到64%,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88億畝。
根據上述目標要求,以高效節水建設成本成本1200元/畝計算,那么節水灌溉行業市場規模至少在千億以上,市場可提升潛力巨大。
當前,我國較成熟的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有渠道防滲、低壓管灌、滴管和噴微灌等。其中,又以渠道防滲為主,節水率可達20%。管灌、噴灌、微灌等節水效果同樣明顯,較好地滿足了節水、增長需求。
受季風氣候及人口眾多影響,我國人均水資源量低,大約在2000m?/人左右,屬于中度缺水水平。同時,區域分布不均,南多北少,需依靠修建水庫和跨流域調度。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有助于緩和水資源匱乏的矛盾。
我國還是糧食進口大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中國節水灌溉行業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達到0.84億噸,玉米進口達230萬噸,稻谷進口達530萬噸,均創下歷史新高。為減少進口依賴,在耕地面積一定下只能提高單位產量。
而在節水灌溉方式下,糧食增產明顯。以膜下滴灌方式為例,大豆每公頃增產率在30%以上,玉米每公頃增長率在80%以上,土豆每公頃增產率在30%~50%。
因此,推動節水灌溉,符合當下水資源短缺、糧食增產的時代訴求。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加大對節水灌溉行業的支持力度。據2015-2016年度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要求,年底前需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574萬畝。
總的來說,節水灌溉行業前景向好,潛在市場空間廣闊。另外,算上每年更換節水灌溉材料的投入,以及自動化建設,節水灌溉的市場前景值得期待。預計在“十三五”期間,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將大幅增長,節水灌溉行業邁向爆發期。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