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拉機、潛水泵、水龍帶、鐵锨、干糧……這些傳統的澆地方式在鄭州市中牟縣黃店、官渡、狼城崗三鎮變成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節水澆灌模式。中牟縣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使該縣21.8萬畝農田有了“水保姆”。
在中牟縣狼城崗現代化水利示范鄉鎮,記者在現場看到:按動太陽能控制箱中的按鈕,埋在地下的噴管自動升到地面,一條條水龍瞬間覆蓋直徑13米的范圍。正在農田里種蒜的狼城崗鎮南北街村王小六說了自己的感受:“過去澆一塊地得一天,為了占水井,還得排隊、守夜。一季莊稼至少澆水四次,一次幾十塊錢,成本很高。現在好了,實施了智能節水項目,莊稼就像有了保姆。缺水了,缺墑了,都有自動檢測,并且澆地也實現自動化,動動手指就可以。”
據了解,農田水利現代化灌溉系統包括全自動伸縮噴灌、半自動伸縮噴灌、固定式伸縮噴灌、大田滴灌、果樹涌灌、低壓管灌六種方式,具有省時、省力、節水、保墑的好處。三年來,中牟縣一年建設一個水利現代化示范鎮:2014年投資7749萬元,在官渡鎮發展節水灌溉8.36萬畝;2015年投資7563萬元,在狼城崗鎮發展節水灌溉7.65萬畝;2016年投資7779萬元,在黃店鎮發展節水灌溉5.8萬畝。 通過實施項目建設,集中打造出21.8萬畝“工程標準化、灌溉節水化、測控自動化、農田園田化”四化高標準農田水利園區。
中牟縣水務局負責人介紹說,結合三鎮種植結構調整,項目建設有針對性的進行了田間灌溉措施節水改造。在對低壓管灌、滴灌、噴灌等全面實施的基礎上,全部推行IC智能控制系統,實現節水灌溉工程全覆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0%,并在典型區布置遠程測控及自動化灌溉設施,對灌溉機井、地下水位、降雨量等數據實時監測,實現對項目區農田水利信息的管理。同時通過網絡及時上傳至信息中心進行數據分析統計,進行各種統計和查詢,及時掌握灌溉水量、地下水位、降雨量、土壤墑情和灌區視頻信息,為生產、抗旱、防汛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據測算,21.8萬畝農田自從有了“水保姆”保障后,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68提高到0.85以上,每年可節水1164萬立方米,增產糧食超過1000萬公斤,省工40萬工時,年新增經濟效益5000多萬元。 來源: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