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水潤心田 萬眾笑開顏
12月7日,記者從市南水北調辦獲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市中心城區及新野、鎮平、社旗、唐河等4縣累計供水約4860萬立方米,供水運行里程達141公里,受益人口110多萬,實現了配套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步建成、同步達效的目標。
南水北調分配給我市用水指標為每年10.9億立方米,其中引丹灌區農業用水6億立方米,城鎮生活用水4.9億立方米。南陽段供水配套工程輸水線路長180公里,共設8個分水口門,分別向市中心城區及鄧州、新野、鎮平、唐河、社旗、方城6座縣城和鄧州趙集鎮的17座水廠供水,建管任務全省最重。
市中心城區:丹水滴滴情意濃
通水時間:2015年12月30日
供水總量:約700萬立方米
飲水人數:約30萬
供水單位:南陽四水廠(獨山水源公司)
南陽四水廠坐落于信臣路與南(陽)南(召)路交叉口東北角。丹江水從淅川渠首出發,在南陽城北從大寨口門(全線標號為6號)流出拐進地下管道,沿著高新區3號路洶涌4.5公里后進入南陽四水廠。入廠第一站是格柵井,丹江水中的小魚、樹葉等不可溶的雜物在這里被去除;加藥反應、沉淀砂濾,丹江水在變頻泵的壓力下流入市中心城區并網輸水管道。
按照輸水指標,南陽四水廠每天輸出丹江水約3萬立方米,占市中心城區日用水總量約18萬立方米的六分之一,著重供應信臣路以北、仲景路以西區域內約30萬居民用水。“丹江水,滴滴情意濃!”四水廠負責人李文生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此時我們更應感恩丹江口庫區數以萬計的移民鄉親。
新野:全市最早嘗甘甜
通水時間:2015年1月6日
供水總量:約910萬立方米
飲水人數:約18萬
供水單位:新野二水廠
全市供水縣區中,新野縣距離南水北調總干渠最遠,約66.5公里。北流的丹江水到鄧州市九龍,自望城崗分水口門(全線標號為2號)折向東南方向,在五六十米地勢落差壓力下,過鄧州、鉆白河自流進新野二水廠。
丹江清水滾滾來,漢桑古城降甘霖。進入新世紀,新野人不再以“八水匯流漢桑城”而自豪,匯入這里出省界的白河、湍河、刁河、唐河、礓石河、運糧河、三里河因污染嚴重,導致居民癌癥發病率居高不下。水質差不說,供水量也不足,夏季供水缺口近萬戶。如今,新野人用水幾乎沒有水垢,口感特別甜。
鎮平:“南水”成了“保命水”
通水時間:2015年6月9日
供水總量:約1150萬立方米
飲水人數:約22.5萬
供水單位:鎮平南水北調水廠
與其他供水縣區不一樣,鎮平必須用水泵加壓,才能將總干渠流出的丹江水送進縣城水廠。泵站建在侯集鎮譚寨村,自此11.2公里的管道直抵玉神路中段的南水北調水廠。
鎮平縣城自來水廠水源一直是位于石佛寺鎮趙灣村北1公里處的趙灣水庫。2014年,總庫容約1億立方米的水庫竟然進入枯竭期,居民用水只好靠縣城周圍新打的7眼水井作為應急水源,水渾且澀。調來“南水”,鎮平縣城居民從此有了“保命水”,“特別解渴”,水質特好。
社旗:期待縣城全覆蓋
通水時間:2015年2月1日
供水總量:約500萬立方米
飲水人數:約12萬
供水單位:社旗水廠
丹江水流至方城縣博望鎮半坡店(7號口門),自行導入漸變漸細的地下管道一直向南,在社旗縣橋頭鎮王坊村,經過大型角閥拐彎東流至位于社旗縣賒店鎮半坡村的供水公司,待處理后進入百姓家。
喝上丹江水,社旗縣居民稱這是從飲用地下水到飲用地表水的變革。南水北調通水后,社旗縣城關閉了4眼深水井,每天1.5萬立方米的丹江水成為縣城居民可靠的健康水、放心水。而這只是一期工程,日供應兩萬立方米的二期工程即將啟動,主要供應趙河以南、潘河以東河南街的三四萬居民。屆時,全城居民都將喝上甘甜的丹江水。
唐河:全城飲用放心水
通水時間:2016年1月1日
供水總量:約1600萬立方米
飲水人數:約30萬
供水單位:唐河老水廠
總量1600萬立方米、日供水5萬立方米,唐河在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發揮效益之后創造了“兩個最大”:我市承接南水北調用水總量最大,日供水丹江水量最大。今年夏天用水最高峰,水廠每天供應5.6萬立方米,進入冬季正常供應量保持在4.3萬立方米左右。
丹江水讓唐河人再也不用守在河邊為喝水發愁。前些年每逢夏季,住在4層樓以上的居民常常面臨停水、斷流的用水難題。清水供應有了保障,水質變得“好得不得了”,家家戶戶燒水壺底幾乎沒有水垢了,有人棄用多年的凈水機。 來源:南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