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兩年來,已累計向鶴壁市供水4500萬立方米,向淇河生態補水1050萬立方米。為加強我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設施保護管理,充分發揮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日前,省政府公布《河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設施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決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辦法》重點解決4個方面問題:一是重點解決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設施保護的管理責任及其分工問題。《辦法》明確了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等職責。二是重點解決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水量調度問題。《辦法》對我省南水北調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制訂等進行了詳細規定。三是重點解決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受水區水資源保護問題。《辦法》對有關區域的水資源保護、水質保障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四是重點解決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設施保護問題。《辦法》劃定了配套工程的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等。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隨后淇濱區、淇縣、浚縣先后用上丹江水。截至今年12月1日,該工程通過鶴壁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34號、35號、36號等3座分水口門、3條輸水線路累計向鶴壁市供水4500萬立方米,向淇河生態補水1050萬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并向鶴壁市供水,有效緩解了鶴壁市水資源短缺和水供需矛盾,提高了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保證率,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水質。這為鶴壁市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保障飲水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城市化進程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保證,對鶴壁市建設品質“三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來源: 鶴壁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