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14地市地下水水位上升
就全省地下水超采去綜合整治實施情況,王祖利表示,山東通過強化用水總量控制與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嚴格落實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全面推進計劃用水管理工作等措施,強化水資源管理,并通過大力實施農業節水、加快工業節水改造、水源置換、修復補源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地下水開采管控,從源頭上整治無序開采地下水亂象。省水利廳年初確定了六個綜合整治重點縣,目前,十二個有綜合整治任務的設區市、六個重點縣人民政府已全部編制并批復轄區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并明確了綜合整治總目標、年度任務,截至11月底,設區市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1.32億立方米;為壓減地下水開采量,封填自備水井2242眼。
措施得力,整治效果也“給力”。王祖利表示,整治一年多來,山東地下水超采情況得到遏制。截至11月1日,全省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為6.33米,地下水位較去年同期上升0.59米,較年初上升0.19米,較上月上升0.14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有14市上升、3市下降,棗莊市上升2.00米、淄博市下降0.48米,分別為地下水位上升、下降最大值。這個可喜的數據意味著,多年來以龐大體量支撐山東經濟發展的地下水終于得以“喘息”。
王祖利進一步表示,截至11月1日,全省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大于6米的有七個設區市,地下水平均埋深最大值淄博市為15.04米,地下水埋深最大區域為壽光市大部和青州市北部山前平原區、最大埋深達34.44米。全省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較小的是威海市、日照市,分別為3.14米、2.62米。
地下水主要漏斗區減少254平方公里
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也稱區域地下水漏斗,是由于集中開采地下水,導致集中開采區的地下水位下降,從而使周邊地下水流場發生改變,周邊的地下水向集中開區流動,形成區域性漏斗狀凹面。地下水下降漏斗的持續存在和擴展會產生諸如土地鹽堿化、荒漠化、地面塌陷等系列不良后果,因此整治地下水漏斗區成為水務工作者當務之急。王祖利介紹說,截至11月1日,全省平原區地下水主要漏斗區(地下水埋深大于6米)面積14094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減少254平方公里,其中:濟寧—汶上漏斗面積減少119平方公里、寧津漏斗面積減少114平方公里、單縣漏斗面積減少72平方公里、莘縣—夏津漏斗面積減少57平方公里、滕州漏斗面積減少16平方公里、平度蓼蘭漏斗面積減少11平方公里;淄博—濰坊漏斗面積增加126平方公里、萊州漏斗面積增加5平方公里、龍口漏斗面積增加4平方公里。 來源:新華網